<p>我刚写完一本书时,好像常常会陷入严重的词汇不足状态。脑袋不久前明明还是词句清晰理络分明,但是叫我谈谈刚写好的这本书,我就会突然进入失语状态,理由除了完工的安心感之外,或许也是因为忘我地组织词汇及其他东西的记忆仍然鲜明地留在体内吧。我要表达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后记总是最难写的」这个可悲的结论,总而言之,在此献上「驭时少女Rinne」第三集「呢喃的衣柜」。让大家久等了。</p><p>既然想不出该说什么,姑且来说明一下本书的创作因由吧,这本书的原型其实来自轮回这系列的短篇故事「魔法门把」。原型和扩充后的长篇故事没有太大差异,最大的不同是在于旧稿里没有涅莉这个角色。因为有这个女孩的登场,得以增加主角们反覆往来塔里和人间的日常生活描写,故事架构也因此扩大了许多。</p><p>所以说,涅莉这个少女是很晚才设定出来的人物,但是读过本书就知道,这个少女在这部作品之中占有很重的戏份。或许是因为她和轮回太契合了,又会活泼地随意行动,有时连作者都控制不了她的这股气势。大概是多亏(?)如此,才能写出这么长的故事。从短篇改编长篇的这段过程,创出了塔上地上两个女孩的故事,从某个角度来看或许是必然的结果吧。</p><p>这次主角们在日常生活之中窥见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在那里得到了各种体验再回到原来的世界,不用我说,这在古典小说,尤其是儿童文学之中是层出不穷的手法。</p><p>这些故事的主角多半是孤独的小孩,而且都是被迫去到避暑地或是亲戚家这类陌生场所,也就是遭遇说不上顺遂的处境。某天他们为打发时间而四处探索,因为某些小契机而发现没人涉足过的秘密地点,故事因而展开。</p><p>主角通常会在那里遇到同样年纪的孩子(不知为何多半是异性),成了好朋友,共享一段秘密的时光,经历了种种邂逅和冒险,因此稍微成长了一点,找到了新的自我。有趣的是,类似架构的故事很多都是英国的作品。随便举例就能想到《秘密花园》、《汤姆的午夜花园》、《回忆中的玛丽》等等古今名着,那套知名的《纳尼亚传奇》的主角也是从日常生活掉进异世界的呢。</p><p>英国儿童文学明显有着这种倾向的理由有好几种解释,例如传统文学之中原本就有从儿童的想法和眼光来叙述故事的手法,因此和倾向描述儿童如何适应社会的美国儿童文学相比,英国儿童文学更注重探索孩童内心。</p><p>无论如何,在平凡不过的地方找到未知世界的入口展开探险的故事,总是能挑动读者的童心。我从小就看了很多这类故事,所以一直想要依循这个优良传统写出一篇故事。</p><p>这次的作品只是个小小的尝试,不过写完以后再看,我真的确切感觉到自己站在不曾想像过的新境界。如今承蒙各位读者观赏,若是这些青涩女孩彼此相遇而谱成的故事能让大家得到乐趣,就是我这个作者的无上喜悦。<span id="chapter_last"></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