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第8考 宿醉</p><p>造成宿醉的元凶就是乙醯乙醛。</p><p>能否把它瞬间消灭?</p><p>因果报应,自作自受。每到吃尾牙的时节都会有人遭受这两句痛骂。</p><p>举杯畅饮的时候真是状况绝佳。再去喝下一摊吧!赶不上捷运末班车怎么办?岂可半途而废!完全成了大口喝酒的英雄豪杰。可是隔天早上头痛得不想听到任何声音,只能抱着头按着肚子蜷缩着,在难以名状的疲劳中烂醉如泥,嘟囔着「最后那摊不该去喝的」「为何世上要有酒这种害人的东西啊」等等的,不停怨天尤人。天底下没有比宿醉早上的反省更丢脸的了。</p><p>该如何从这个泥淖脱困呢?每个人各有不同方法※。我的情形是大量喝水,强忍着全身酸痛出门散步,回来以后再做肌肉锻链,总之就是要促进新陈代谢以强迫酒精排出的作战方式。虽然站起来每走一步都有说不出的难受,但这时只能一鼓作气,凭傻劲儿硬撑下去了。</p><p>编辑新保兄则是能吐就尽量吐个够,然后喝运动饮料,吞下胃肠药和头痛药,接着再去睡觉。我靠傻劲儿硬撑,他则靠灌药。虽说新保兄的方法看起来比较科学,但不管哪一种,其实都是因为我和新保兄不用在固定时间上班,一般上班族可无法使用这些招数。不过就算是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美国时间可以用来治宿醉。难道就没有什么方法,例如只要吃一颗药,就能立刻消解宿醉吗?「还不都是因为你们自己爱喝,世界上哪有那么好康的事情!」……总觉得好像有人赏了个白眼瞪我。嗯,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宿醉的机制是怎么回事吧。</p><p>酒所含的乙醇(酒精)会被肝脏中的酵素(酶)※转化为乙醯乙醛。而乙醯乙醛又会被肝脏的另一种酵素转化为醋酸,然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p><p>在乙醇这一连串变化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乙醯乙醛。乙醇只会让脑子麻痹而已。之所以会觉得喝了酒很爽快,就是出于乙醇的作用。但喝醉时之所以会有头痛、想吐等不舒服的症状,则都是乙醯乙醛干的好事。喝了太多酒,第二天别人都会觉得你酒气薰天,其实那也是乙醯乙醛的臭味。它还真是麻烦的东西啊。</p><p>【酵素会把乙醇(酒精)转变成乙醯乙醛,再变成醋酸。人依体内转化乙醯乙醛的酵素之组合差异,在遗传上可分为能否喝酒的三大类型:酒豪、普通、不能喝。】</p><p>当然,大量摄取乙醇也是很危险的。根据百科全书,随着血中乙醇浓度提高,单脚站立会摇晃称为微醉,走路会摇晃则是轻醉,连站都站不起来即是深醉,完全失去意识就是烂醉如泥了,再严重下去就会呼吸麻痹或昏睡,变成酒精中毒了。</p><p>稍微离题一下,澡堂和麻将馆等经常会标示「烂醉如泥者勿入」。但根据百科全书的说法,已经烂醉如泥的人根本没有意识,也不可能会去泡汤或打麻将,所以根本用不着担心。各位业者大人,也请你们检讨一下这标示有无改正的必要吧。</p><p>再者,虽说问题出在乙醯乙醛上头,可是对日本人来说还有一个很要命的问题。能将乙醯乙醛转化为醋酸的酵素,可分为在低浓度下作用的1型,以及只有在高浓度下才会发动的2型。而日本人有一半体内都没有—型酵素。也就是说,每两个人就有一个是「一开始觉得喝醉不舒服的时候,就能立刻起动防御系统」的类型。日本人常被说是不擅喝酒,就是因为这个原因。</p><p>但也就是拜此所赐,因为有这道「煞车」在,日本的酒精成瘾者远较欧美为少。缺点也可以视为优点,大自然的道理真的是很玄妙。</p><p>以上两者,无论是哪一型,只要是宿醉,都是因为隔天早上体内还残留着乙醯乙醛而引起的症状。具体说来就是缺乏水份、血量减少、蓄积乳酸。头痛是因为脑部处于枯萎状态;脑袋之所以糊里糊涂,是因为脑的唯一能量来源——葡萄糖——不足所致;身体的倦怠感则是因为和激烈运动后同样有乳酸堆积的情况。宿醉其实是相当可怕的状态。</p><p>罪魁祸首就是乙醯乙醛。应该有办法可以把它瞬间消灭吧?</p><p>※每个人各有不同方法</p><p>住鹿儿岛的学弟公元康人宴会前一定会先服一些锭剂或药水,据说是预防宿醉的必杀组合。我返乡被拉去宴会时,他有分给我一些,那次的确没出状况,果然是有备无患啊。</p><p>※酵素(酶)</p><p>生物体内促进化学反应的物质。本身并不参与反应,只是催化,所以并不会在反应中发生变化,而可以反复进行催化作用,就像厨具在作菜时扮演的角色。</p><p>消除宿醉的秘方,</p><p>就在于使粒线体活性化?</p><p>在一个初冬下午,我与新保兄约在板桥区的大山车站会合。我们要拜访东京都老人总合研究所。据说该所的田中雅嗣老师※正在研究有效对付宿醉的药物。田中老师的研究领域是粒线体——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供给细胞能源的胞器。田中老师将日本人的粒线体※分为九种,并发现拥有D型粒线体的人有较长寿的倾向。也因此他是在老人医疗机构工作。</p><p>那,这跟宿醉有关吗?</p><p>请参见附图。乙醇是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组成的。而乙醯乙醛则是由两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组成。所以只要把乙醇脱去两个氢原子,就会形成乙醯乙醛。</p><p>【乙醇、乙醯乙醛代谢过程所脱下的氢由NAD运送至粒线体,并在此进行最终处理。此一循环若有阻滞,就会发生宿醉。】</p><p>还有,醋酸是由两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组成;所以是将乙醯乙醛加上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也就是一个水分子),然后再脱去两个氢原子就成为醋酸了。也就是说,肝脏的酵素的工作就在于脱去氢原子。以下称之为「脱氢酶」。</p><p>在此过程中脱下的氢则是由名为NAD※的辅酶负责转送到粒线体,再与氧化合为水。而空下来的NAD就再去脱氢酶把氢运来。打个比方来说的话,脱氢酶就好比一间化学工厂,在里面产生的氢就是化学废料,由名为NAD的垃圾车载运去名为粒线体的焚化炉烧掉。</p><p>饮酒过量的时候,粒线体得忙着处理氢,因而无法兼顾原本的呼吸作用;细胞就会陷入能源不足的困境,只好从肌肉等处取得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以取得能量,但这过程就会产生乳酸。乳酸是造成肌肉疲劳的物质,所以身体当然就会无力啦。</p><p>更糟的是,粒线体也会疲累,因而没力气处理氢。接着NAD就会因为载来的氢来不及处理掉,没办法只得载着氢转来转去;而没有空着的NAD可以把氢运走,脱氢酶也只好停工呆着不动,无法把氢脱下来。这么一来,既然不能进行脱氢反应,乙醇和乙醯乙醛便在血液中累积。接下来等着你的就是宿醉地狱了。</p><p>田中老师就是在思考能否打破这种状况。</p><p>最初想到的就是丙酮酸。这是呼吸作用产生的物质,能卸下NAD载运的氢※,同时也能活化疲惫的粒线体。因为只要能促进氢的运送速度,便能使最末端的焚化炉恢复活力。<span id="chapter_last"></span><p>,服用后果责任自负。此外,因为是以丙酮酸钠盐的型式贩售,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而且如果要它发挥功效,不能等到出现宿醉症状,而是得在喝酒当晚就先服用才行。也就是说,与其说它治疗宿醉,不如说是预防用药。</p><p>虽然难题尚待克服,但总之已经在开发宿醉用药了,实在令人安心。就让我们立基在田中老师的研究成绩上,来发想一下梦幻的宿醉解药吧。</p><p>※田中雅嗣老师</p><p>名古屋大学医学系毕业,医学博士。曾任岐阜县国际生物研究所副部长,平成十年转往东京都老人总合研究所。主要研究粒线体DNA与长寿的关联。平成二年曾获日本生化学会大奖。</p><p>※粒线体</p><p>拥有自己的DNA,能在细胞内自行增殖。因为受精卵在受精时精子只提供核,卵子则提供整个细胞,所以小孩子的粒线体是来自于母亲的。北韩绑架案受害者横田惠的遗骨之所以发现为假造,就是因为其粒线体应该与惠女士的母亲、女儿一致,但遗骨的粒线体检验出来并非如此。田中老师的研究也是基于女性的粒线体会代代地传给子孙而来。</p><p>※NAD</p><p>细胞内呼吸作用的辅酶之一,负责运送氢。当其与氢相结合时应该写成NADH,但本书并非生物学参考书,为了避免读者发生不必要的错乱,故写成「载运着氢的NAD」。</p><p>※卸下NAD载运的氢</p><p>在正常的呼吸作用中,丙酮酸会把氢交给空着的NAD,自己氧化成活性醋酸。但在这种情形下则会从NAD卸下氢而还原成为乳酸。真好用的东西啊。</p><p>※半胱氨酸</p><p>构成蛋白质的二十种氨基酸之一。所有氨基酸的结构都是一个碳原子为中心,周围分别接氨基(一个氮、两个氢)、羧基(一个碳、两个氧、一个氢)、氢和第四个原子团;第四个原子团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半胱氨酸的第四原子团是一个碳+两个氢以及一个硫十一个氢组成的。氨基酸彼此之间以氨基和羧基结合,形成所谓的肽键,许多氨基酸以肽键连成长链状,即为肽链;肽链折叠成特定形状就成了蛋白质。肽链的氨基酸排序会决定折叠后的形状,也决定了它会是何种蛋白质。而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就是由DNA决定。</p><p>究极的宿醉解决法(虽然不能大声讲)</p><p>就是基因改造?</p><p>那么,能否借由科学的力量找到可以痛快饮酒、又不会宿醉的药物,让我们从自作自受的地狱中轻松得救呢?这种目标听起来该遭天谴,但让我们祈求老天爷睁只眼闭只眼,一面寻求实现的可能性吧。</p><p>肝脏的酵素将乙醇及乙醯乙醛的氢脱下来,再由NAD将氢送往粒线体处理。可是当处理量过大时,粒线体疲惫不堪,氢就会累积在NAD上,让整条作业线停下来。以上就是喝醉酒的发生机制。</p><p>主角之一是NAD。能否从体外补充呢?但田中老师说:「NAD是大分子物质,所以无法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p><p>回家后查了一下,NAD的正式名称是「烟硷醯胺腺嘌呤双核苷酸」,从这么长的名字推断,它是由二十一个碳原子、二十六个氢原子、十四个氧原子、七个氮原子、两个磷原子所构成的大分子物质。原来如此。就算吃下去也无法吸收,只会又排出体外而已。</p><p>既然无法人工补给,那就只好顺从大自然了。能不能用激烈运动迫使呼吸急促,把粒线体操到它逼不得已必须拿出毅力硬撑下去的状况呢?</p><p>老师好像有点被这番蠢话吓呆了:「那样做只会促进血液循环。使乙醇和乙醯乙醛在体内巡回得更快,会加重症状啊。」听老师这么一说才想起来,我在穷学生时代,只要碰一点酒就会醉,醉了就与伙伴们在公囤里胡闹一通※的情景。效果立现。才两瓶啤酒,连路都走不稳,喝一那么点儿就能醉还真幸福啊。</p><p>正当我沉浸在青春又愚蠢的往日回忆中,田中老师还很好心告诉我:「你的主意还不错。」他说:「平常锻练身体增加肌肉量,静下来的时候酵素反应力也会比较高一些。」原来如此,难怪职业摔角选手和相扑力士的酒量都好得惊人。</p><p>编辑新保兄也提出了崭新的意见:「直接把活力较为旺盛的粒线体注射到细胞中,如何?」老师说,这有医疗伦理上的问题,但也证明了这是可能的。如果拿掉细胞中的粒线体、改放其他粒线体的话,新的粒线体也会开始增殖。因为粒线体拥有它独自的NAD,所以能在细胞中像生物一般自己增殖。所以将来有可能培养出特定型态的粒线体。</p><p>我又想到一个主意。有些「呼吸名人」,例如曾经获雪梨奥运金牌的马拉松选手高桥尚子小姐,如果能够培养他们的粒线体、直接注射进每个人的肝脏细胞,那不就成了?当然,这么做的确是违反医学伦理,就连好脾气的田中老师都仿佛有点火大而不做声了。</p><p>接着老师告诉我们,为什么把粒线体放进细胞是不可行的。因为粒线体也无法通过细胞膜,真要这么干,只能借微注射一一注入细胞才行。原来如此。人体有六十兆个细胞;肝脏若以一公斤来计,也有将近一兆个细胞,就算一秒钟注射一个也要花上三万年。</p><p>【田中雅嗣老师用电脑量面详细解说给我们听。进行采访时,他的职称是「东京都老人总合研究所·健康长寿基因组核心研究团队领导人研究部长」。因为研究宿醉而研究到了粒线体中,科学果然有趣!】</p><p>不不,等一下,病毒不是可以改变宿主细胞的NAD而增殖吗?如果开发出能够强化改造粒线体NAD的病毒,再去感染肝脏的话,不就可以自动增殖出强而有力的粒线体了吗?不过这形同公然挑战医疗伦理,所以就算割开我的嘴也不能讲出来啊。</p><p>田中老师与新保兄不知道我心里打的鬼主意,已经转聊到别的话题去了。就算强化了粒线体,但对于天生没有乙醯乙醛脱氢酶—型的人来说,只会变得使他更易醉。果然还是必须开发出使乙醯乙醛无效的物质才行。</p><p>听到这段话的瞬间,我脑中闪过一道灵光。人体酵素都是根据遗傅基因裂进出来的※。既然如此,只要能改造出可制造乙醯乙醛脱氢酶1型的NAD的话……不行不行,再这样下去,真的会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了。</p><p>为了治好宿醉而违背伦理道德,那可严重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喝酒还是要小心别过量啊。</p><p>※在公园里胡闹一通</p><p>在京都准备重考的时代,有时在那里玩捉迷藏,有时玩相扑。还真是因年轻而犯下的错啊。</p><p>※人体酵素都是根据遗传基因制造出来的</p><p>DNA是由糖、磷酸、硷基所构成的核苷酸串联起来而成的长链。它的硷基有四种,所以长链上由不同的硷基排列,每三个硷基排成一组,就能决定将来蛋百质中要排进哪一种氨基酸。所以DNA的硷基排序就决定了制造蛋白质的肽链之氨基酸排序,因此也决定了会制造出何种蛋白质。所有的酵素都是蛋白质,所以体内的酵素也取决于DNA的硷基排列,也就是遗传基因。</p><p>第9考 治疗蛀牙</p><p>蛀牙的治疗从五千年前起</p><p>就没有本质上的改变?<span id="chapter_last"></span><p>不是牙医的错,而是我自己的错。我的第一条罪名是没有好好认真刷牙;第二条罪名是放着蛀牙不管,一直拖到必须大费周章治疗时才就诊。所以我这是出于对自己罪过的羞愧感、失去了绝对无法再生的牙齿的失落感,因而造成了强烈的精神创伤。</p><p>可是,用餐后必得刷牙、每半年接受定期检查,一定要做到这地步才能有一口洁白好牙,在我看来,大概只有《哆啦A梦》(旧译《机器猫小丁当》)出木杉同学※那样的模范生才做得到吧。无法像模范生一样统统做到的人必会遭受蛀牙之苦,这就是人类背负的命运吗?真是太残酷了啊!</p><p>话说回来,人类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烦恼蛀牙这码子事呢?回顾历史,早在农耕时代的化石上就发现了许多蛀牙的痕迹。原来如此。因为蛀牙是转糖链球菌※引起的,这种菌属会以糖份为营养源而增殖,当人类开始农耕而大量摄取富含糖份的谷物时,对转糖链球菌来说就像是生长勃发的春天来临一般……等一下!人类开始农耕是公元前八千年的事情,这么说来……蛀牙已经和我们死缠烂打将近一万年了?</p><p>更令人吃惊的是,古埃及的木乃伊已经有许多在牙齿上挖洞再用黄金补牙的痕迹。自那以来,不知经过了几度星霜,无数国家兴亡,直到近代科学出现,人类发明了电灯还登上了月球,甚至连手机都可以拿来拍照了,却只有治疗蛀牙这件事跟五千年前没啥差别!连号称「二十年来都没涨价」的晒衣竿小贩都要自叹弗如啊!</p><p>当然,死后会做成木乃伊的表示生前应该都是王公贵族啦。所以不是任何人都能享有这种治疗的吧。其实一直到十四世纪为止,欧洲对于治疗蛀牙都是以拔牙为主,而且还由理发师或街头艺人动手。现代人或许该心存感激了,至少不是由刚刚还在路边丢着球玩的人来帮你拔牙哩。经历了五千年,成果却只是让挖掘补牙的治疗法从王公贵族普及到一般民众而已。材料和技术应该都有进步了吧,否则岂不是太过份了吗?</p><p>这还真是出乎预料的难题呢。登高必自卑,要找出新的蛀牙治疗法,就得从蛀牙的发生机制开始学习吧。</p><p>转糖链球菌会以糖份为营养源、制造乳酸,而乳酸会溶解牙齿的主要成份磷酸钙※,此现象称为「脱灰」。这就是蛀牙的开始。</p><p>但牙齿也不会这样任凭宰割。如果只是最外层的珐琅质※表面溶解,唾液所含的磷酸及钙离子会再度合体修复它,此现象称为「再石灰化」。在牙齿的表面上,脱灰与再石灰化是互相拮抗的现象。</p><p>也就是说,关键就在状态向哪一边倾斜。转糖链球菌无法根绝,而糖份又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既然如此,吃饭时就无可避免一定会往脱灰的方向进行。但是如果用餐后立刻刷牙,就可以阻止脱灰,而进行再石灰化。之所以饭后要立刻刷牙,原因正在于此。</p><p>嗯……果然还是只能靠饭后好好刷牙吗?可是有人就算刷了还是照样蛀牙啊。正如此想,一查之下才明白了一件恐怖的事实——脱灰的速度是再石灰化的十到二十倍!所以,想靠再石灰化来补回脱灰所损失的部份,就算餐后立刻刷了牙,还必须在用餐时间的十~二十倍时间里禁食,才能确保不蛀牙!</p><p>这可就要命了。参加宴会不用说,当然很费时;但我连在家中晚酌最少也会花上两小时,照这样算,刷牙后得保持二十~四十小时不可进食?难道为了保护牙齿,必须就此戒掉我仅次于科学的最爱——晚酌?不,那可会要我的命!别人怎样我不管,但对我这种人来说,无论如何都得找出轻松治好蛀牙的方法啊!</p><p>※出木杉同学</p><p>姓「出木杉」名「英才」。成绩优秀运动万能,擅长做菜心胸宽大,心地善良重视朋友,堪称世间绝无仅有的模范少年。原本长大成人可以娶静香为妻,却因为那只来自未来的蓝色无耳机器猫从中作梗,命运惨遭变更。(译注:中文版旧译「王聪明」。「出木杉」在日语中音同「好过头」。)</p><p>※转糖链球菌</p><p>学名Streptococcus mutans,蛀牙原因的代表菌种。</p><p>※磷酸钙</p><p>三个钙原子、一个磷原子和四个氧原子所组成的物质。</p><p>※珐琅质</p><p>百分之九十六由磷酸钙构成,是人体最硬的自然物质。长在其内侧的是象牙质,再内侧则是有神经及血管通过的齿髓。象牙质磷酸钙含量百分之八十,而骨骼的磷酸钙含量为百分之六十~七十。</p><p>以往治疗蛀牙之所以会痛,</p><p>是因为直接挖掘象牙质!</p><p>某日下午,编辑新保兄打来一通电话:「我找到了推行牙齿新治法的团体。」什么?五千年来原理都没改变的牙科治疗,终于到了改革的时候?</p><p>此团体为非营利组织——您的健康21「牙齿与口腔健康守护会※」。理事长安田登老师劈头第一句话就是:「蛀牙是无法治疗的。我们所做的只能称为『拟似治疗』而已。」虽然听了有点令人惊讶,不过真正的重点其实如下所述。</p><p>牙齿的构造是:中心为齿髓,外面包着象牙质※,其外又有一层珐琅质保护。这就像皮肤一样,在有血管与神经通过的真皮外面还有一层表皮起保护作用。而蛀牙就是牙齿遭受伤害。表皮受伤的话,真皮可以使之再生;珐琅质却无法再生。所以皮肤受伤可以治好,蛀牙却没办法。</p><p>然而许多患者都不明白这点,所以没有好好刷牙,蛀了牙就反复去牙医诊所治疗,在蛀牙上挖洞填补,可是在牙齿与补牙材质间还有隙缝,隙缝又容易再形成蛀牙,便只好把洞挖得更大、再补,最后蛀到齿髓,就只好抽神经。而因为抽了神经的牙齿就等于死亡,所以很容易碎裂。碎掉的话就只好拔掉了,如此一来,这颗牙齿的一生就此终结了。这个过程安田医师称为「牙齿的人生游戏」。</p><p>那该怎么办呢?最重要的就在于保护象牙质。象牙质比珐琅质更怕酸,而且因为含有有机质成份,所以也怕唾液中的酵素。因此牙齿只要蛀到这一层就会急速恶化。在此,他们使用一位名叫中林宣雄的化学家所开发的「黏着性树脂」。这种树脂不只黏着力强大,还能浸透象牙质,在象牙质上造出可以抗酸、抗酵素的保护层。也就等于在象牙质表面生出一层人工珐琅质※。</p><p>接下来,在这层人工珐琅质上灌注强度很高的「复合树脂」。因为黏着性树脂会让人工珐琅质与复合树脂黏得很牢固,所以治疗后这个位置就不会再蛀了,也就得以逃脱可怕的牙齿人生游戏了。此名为「黏着治疗」。</p><p>拥有这么厉害的技术,却还谦称只是「拟似治疗」而已,多么彻底的科学精神啊。我心里不胜感动,一面问了我最在意的问题:「那个……会不会痛?」</p><p>安田医师笑着说:「不会痛的。」下一个治疗步骤是用匙形挖器(形状有点像耳掏子)刮取蛀蚀的象牙质:蛀蚀的象牙质已经死亡,所以完全不会痛。只有当死亡的象牙质难以刮取时才需要动用电钻在珐琅质上钻洞。但是在珐琅质上钻洞也不会痛。过往治疗蛀牙之所以会痛,是因为在活着的象牙质上钻洞呀。</p><p>【以往为了便于填入补牙填料,必须把活的象牙质挖掉很大一块,所以会痛。但黏着治疗只要挖掉被蛀(已经死掉)的部份,所以不会痛,也不容易复发。真了不起!】<span id="chapter_last"></span><p>健保的点数是根据从牙齿挖下来的量和补牙填料的用量计算,但黏着治疗却因为这两者的量都很少,牙医若采用此一方法,健保点数太少,就赚不到钱了。所以才无法普及。</p><p>哇,真可耻!牙齿是无法再生的,竟然只为了赚更多健保点数,所以就尽量把牙齿上的洞挖大?</p><p>不,牙医也要过日子嘛,是法律不对。听了安田医师的话之后,我也拿掉原本补牙的填料,前往附近的牙科诊所※接受了黏着治疗,果然一点都不痛,治疗很快就结束了,过程也很良好。法律怎么可以摘除新生的嫩芽呢?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官员大人,你们也来接受一下黏着治疗如何呀?全日本有三百家得到「牙齿与口腔健康守护会」认定、冠有「toh」标示的牙科诊所,去那儿都可以接受黏着治疗喔。</p><p>※牙齿与口腔健康守护会</p><p>为了推广正确护齿及适当疗法于二〇〇四年设立的非营利团体,以安田登大夫为中心。目前已有三百所以上牙科诊所赞同其理念而实施黏着疗法。详见.t-oralhealth./</p><p>※象牙质</p><p>百分之八十为磷酸钙,百分之二十为胶原蛋白。酸会分解磷酸钙,酵素则会分解胶原蛋白,所以一旦珐琅质溶解而露出象牙质,蛀牙就会加速恶化。</p><p>※人工珐琅质</p><p>称为树脂含浸层。</p><p>※附近的牙科诊所</p><p>圆谷牙科。院长圆谷多喜男大夫是安田医师之友。</p><p>用胚胎干细胞做出齿胚,</p><p>埋进牙龈中就能长出新牙吗?</p><p>从挖除角质层进步到黏着治疗,牙科治疗迎接了新的时代,真令人高兴。当然,光听推动团体的说词、才体验一下就赞不绝口的话,那就和购物频道的主持人没两样了。还是要经过长期观察,多听听其他牙医的意见,抱持慎重的态度来期待比较好。</p><p>那么,就朝向未来看看吧。能不能再想个简单消灭蛀牙的法子呢?如果能够根绝罪魁祸首转糖链球菌,就可以扑灭这世上的蛀牙了。就算已经有蛀牙,也不会再恶化了。</p><p>听了我的作战方案,安田医师说:「在小儿科治疗时,是使用抗菌剂※来杀死转糖链球菌的。但口腔中也是一个生态系,如果完全排除微生物,可能相对会引来更可怕的细菌,所以反而更危险。」原来如此。这种「把妨碍自己的东西都歼灭」的想法,在自然界果然是行不通的啊。</p><p>但我也因此获得一项重要情报:新生儿的口腔原本没有转糖链球菌,都是经由双亲的唾液感染的!如果直到三岁都没感染的话,口腔内就会建立起没有转糖链球菌的生态系,从此转糖链球菌也很难侵入了。所以小孩在三岁前餐具必须与大人用的区隔开来;若要以口传口喂食,也得由没有蛀牙的大人负责。虽然看起来很不容易执行,但这可是攸关一辈子的问题。如果你家有刚出生的孩子,或者快要有小宝宝诞生,请务必试试看!</p><p>但是,我们这些已经感染了转糖链球菌并且发病的人,又该怎么办呢?安田医师说:「抑制齿垢是最重要的。」齿垢是优酪乳状的物质,由转糖链球菌的排出物凝结而成。因为它不溶于水,所以只能靠物理方式硬把它擦掉。「齿垢有没有除干净,可以用舌尖舔一舔确认,每颗牙齿内外都要磨一下,大约磨个十分钟。」咦?要磨这么久?「可以做一些其他事啊。例如边看电视边磨,或者边看书边磨也行。」不过大概不能喝点小酒一边磨吧。</p><p>回家想想,之所以得花上十分钟,是因为齿垢不溶于水;既然如此,让它溶解不就行了?上网查了一下,转糖链球菌的排出物是一种名叫「mutan」的聚葡糖,这种物质把转糖链球菌像纳豆一般黏缠在一起,进而形成齿垢。原来如此。这种淀粉类物质※的确是不溶于水,但或许可溶于热水吧。如果用热水来漱口的话,能否在短时间内就把它清掉呢?</p><p>查了《岩波生物学辞典》,虽然没有mutan的资料,但有写到直链淀粉※若要溶于水,必须摄氏八十度。太烫了啊!</p><p>那么,再上网查查有没有化学药品可以分解它吧。二〇〇一年狮王(Lion)公司宣布发现可分解mutan的酵素,但尚未商品化。果然大家都从这方向想。</p><p>最后来寻找一下梦幻般的蛀牙治疗法吧。蛀牙最大的悲哀,在于一生只长一次的恒齿坏了就无法再生。难道没办法可以取回失去的牙齿吗?查了一下牙齿的生长过程,原来是胎儿时期有一团细胞名为齿胚,会分化成珐琅器和齿乳头;珐琅器会分化成珐琅质,而齿乳头则分化成象牙质和齿髓。我一直以为牙齿是从内向外长,由齿髓长出象牙质再长出珐琅质的,看来完全错了。但这也是好消息。目前已经有人在研究能变化成各种细胞的胚胎干细胞※。若能用它做成齿胚、再埋入牙龈,就有可能长出新牙了!</p><p>据安田医师说,也有人依照其他原理在摸索使牙齿再生的技术。例如从骨头制造牙齿等构想,目前已经能做出象牙质了,所以还差一步。</p><p>【治疗蛀牙不像治疗皮肉之伤那么容易,因为珐琅质无法再生。既然如此,让它能够再生就行了!其实已经有人在做类似的研究了,请好好加油吧!】</p><p>这次研究也让我们知道,已经有许多人在认真探索治疗蛀牙的各种可能性。黎明已经不远了。就让我们好好刷牙,等待有朝一日方便得就像贴块OK绷一样,轻轻松松就能治好蛀牙吧。</p><p>※抗菌剂</p><p>称为三种抗菌剂(3-MI),涂在护齿套内,然后咬紧护齿套让它们涂在牙齿上。</p><p>※淀粉类物质</p><p>正确地说是一种聚葡糖。聚葡糖是葡萄糖聚合而成的物质之总称。淀粉和构成植物纤维的纤维素都是聚葡糖之一。</p><p>※直链淀粉</p><p>淀粉是由直链淀粉(占百分之二十~二十五)及支链淀粉(占百分之七十五~八十)构成。前者可溶于热水,后者在热水中则形成糊状。白米饭的黏牙感和麻糬的黏性都是由支链淀粉产生的。</p><p>※胚胎干细胞</p><p>生物体虽然是由各种细胞构成,但同一生物的所有细胞之DNA都一样。虽然细胞一旦决定要成为何种细胞后就不能再变了(称为「分化」),但若能回到决定形态前的状态,就可以根据来自DNA的讯息变化为任何细胞。此种细胞称为胚胎干细胞,目前已能从受精卵做出。若能从一般细胞做出的话,再生医疗就能迈进一大步。</p><p>第10考 刷牙</p><p>古埃及人是咬散树枝前端</p><p>拿这玩意儿刷牙的!</p><p>才讲完看牙医,又来讲刷牙,没戏唱了是吧?简直是青菜豆腐上完了又端来豆腐青菜嘛!虽然可能有人会这么骂,但总觉得打铁要是不趁热,好不容易学到的事情也会忘掉,请各位理解。<span id="chapter_last"></span><p>命运」吗?话说回来,人类真的能正确刷牙做到这种地步吗?</p><p>说起刷牙的历史,就是讲讲牙刷和牙膏的历史。首先是牙刷。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方的人是在餐前用麻的纤维卷在指头上擦牙齿。从用餐前进行此事看来,他们只是希望牙齿美观一点而刷牙的吧。后来此习俗传至古希腊,又增加了按摩牙龈的手续,真不愧是众多圣贤哲人之故国,独具慧眼啊。</p><p>此外,以古埃及为首的许多地方,都把树枝前端咬散了当牙刷用。因为这样可以清洁齿缝和牙龈间的隙缝,显然还是出于重视外观的考量。古代印度人称这东西叫齿木,伊斯兰世界则称为Miswak。欧洲人则是到十三世纪前都还没有刷牙的习惯,当时十字军士兵看见伊斯兰教徒刷牙的时候还吓得半死说:「他们在磨牙啊!」</p><p>齿木与佛教同时传入了日本。用齿木刷牙变成了佛教礼仪之一,所以在江户时代又把齿木叫「杨枝※」或「房杨枝」,变得大众化而广为流传。</p><p>至于现行形态的牙刷,则是诞生自中国。十五世纪的中国人用竹片或小骨为柄,在一端绑上猪毛,就成了现在牙刷的原型。后来传到欧洲加以改良,又在明治时期传入日本。一开始是用鲸须或马鬃做成,名为「鲸杨枝」。至于牙刷此一名称,则是在一九一四年狮王公司发售「万岁齿刷毛」之后才开始有的,再过不久就是一百周年了喔!万岁!</p><p>牙膏的历史就更有趣了。古埃及人在黏土中加入蜂蜜、打火石粉末、铜绿※混合而做成牙膏。打火石粉末是研磨剂,铜绿则有杀菌效果。当凯撒看到埃及艳后克丽奥派屈拉时,想必也曾为她雪白的牙齿心动吧。</p><p>「研磨」的想法也在日本传了开来。古时候是用盐刷牙。据说浅野内匠头与吉良上野介的争执,就是从将军纲吉使用赤穗产的盐来刷牙而引起的。为了刷牙而遭到灭国,赤穗的人也太可怜了吧。</p><p>【江户时代还出现了专门卖房杨枝的「杨枝店」,当时的浮世绘也画出人们使用房杨枝的情景。根据资料照片显示,它一端呈扇状,另一端则又尖又细可当牙签(爪杨枝)用。】</p><p>江户时代中期开始贩卖砂子与陶土做的牙粉,这很明显地只是一种研磨剂。想来一心太助或钱形平次等人的珐琅质一定都磨得快没了。</p><p>欧洲更是不得了。直到十八世纪之前,欧洲人都认为人之所以会蛀牙,是因为牙齿里有小虫,所以用葡萄酒、醋、处女的尿等配方来杀虫,然后再加上动物骨灰、烤过的盐、蜂蜜、砂糖,混合起来充当牙膏。用这么富含糖份的东西来刷牙,大概只会让转糖链球菌爽翻天吧。</p><p>看来除了古希腊人以外,人类还真是对牙齿做了不少一知半解的蠢事啊。能够出生在对刷牙有正确认知的现代,真是值得庆幸。可是要刷上十分钟才有效,对我这种人来说就像画饼充饥一样。嗯,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p><p>※相对论</p><p>一个人坐在时速280公里的新干线列车时,由同车的A看来,他是静止的;但从站在地面的B看来,该人以时速280公里的速度移动。但此时并不是说B才正确。为何?因为B所站的地面也是以地球自转的速度由西向东转。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故宇宙中没有绝对的基准点,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在「光的速度在任何观测者看来都是固定的」此一观测事实下,可推导出时间和距离也是相对的。</p><p>※杨枝</p><p>夏目漱石的小说有一节写道:「洗脸,使用杨枝」,令人以为直到明治年闲人们都还使用杨枝刷牙,其实这说的是房杨枝。啊,如果能把作品名称写出来不知有多好,可惜。</p><p>※铜绿</p><p>铜锈。一般的锈指氧化物,铜的氧化物是黑色的氧化铜;但铜绿正如其名为绿色,是碳酸铜与氢氧化铜的混合物。长期以来都称它有毒,但一九八一年国立卫生实验所的实验证明并非如此。但硫酸铜等可溶于水的铜化合物是有毒的。</p><p>靠每分钟八千八百转、</p><p>四万次前后震动去除齿垢!</p><p>六本木正下着雨,平常从来不去鹧条街的,只有今天我被找去了。日本吉列公司※正在一丁目的活动大厅举办电动牙刷新产品发表会。</p><p>我虽然与电动牙刷向来无缘,这次会来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刷牙所需的时间,据说只要两分钟!与用手刷牙要十分钟相比,简直短得像做梦一样。</p><p>新产品「百灵欧乐B数位极净电动牙刷」,刷毛能在一分钟内左右回转八千八百次,同时每分钟前后震动四万次,反复拍打牙齿。前后震动可以让齿垢浮动,再用左右回转把它擦下来,同时也按摩牙龈。而这次最令人注目的则是有个叫「全新IC智控洁板刷头」的装置,装着四根橡胶制的板状刷头,能伸入牙齿间把齿垢扫出来。有了以上三段攻击,齿垢就清洁溜溜啦!事实上,它只要两分钟就清除百分之九十齿垢,所以被评价医疗技术效果之国际机构「Coe Collaboration※」认定为电动牙刷中唯一「有效」的牙刷。</p><p>【头部外圈部份有四根橡胶制的板状刷头,使用时会因为离心力伸长,以伸入齿缝。图前方则是一九八四年首度在日本出现的初期电动牙刷「百灵Dental D3」。】</p><p>不过每分钟八千八百次回转也太厉害了点,因为每秒就一百四十七次……咦?</p><p>用手刷的话,一秒最多刷个四下吧。它的速度是用手刷的三十七倍,也就是说,用它刷个两分钟就等于手刷七十四分钟……效果相当于手动刷牙一小时十四分钟之久!</p><p>发表会结束后,我们与品牌经理桂幸一郎先生聊了一下,才知道它没那么大的威力,只相当于手动刷牙十五~二十分钟的效果而已,因为它每一次动作的摩擦面积很窄。</p><p>听到「面积」的一瞬间,我的科学魂又被点燃了。回转运动的话,越靠近转动中心移动距离就越短。所以还是手动刷牙的往返运动摩擦面积比较大罗?</p><p>对于我指出的这一点,桂先生从容一笑:「齿垢是堆积在齿缝间及牙齿与牙龈间,而能扫到那些位置的正是刷头的周围部份,恰好是回转运动移动距离最大、也最有效的位置。」连这一层都考虑到了!我输了!</p><p>另一个令人在意的就是价格高达一万七千八百圆,让人听了有点心惊肉跳,不过还是难以抗拒它只要刷两分钟的魅力。到底该不该就此孤注一掷买下来呢?正当我在思考时,他们说可以给我试用一下,真是太感激了!</p><p>回到家里的浴室,我打开开关,由于第一次体验它,不由得过于兴奋而有点发抖,然后放到牙齿上。然后……就发出咖哒哒哒哒哒的声音!由于刷毛以每分钟四万次的频率来回震动,产生了反作用力,虽然刷柄仅有微微震动,刷毛却会连续打在反方向的牙齿上!嗯,这种感觉好像……啊!就是那个!牙医在牙齿上钻洞用的电钻!<span id="chapter_last"></span><p>十七秒。成功啦!我终于打破自小以来从未刷牙超过三分钟的纪录!</p><p>哎呀,不是挺轻松的嘛,刷牙这桩事情。用舌头舔舔牙齿,感觉非常干净。如果真要说它有什么缺点,就是马达的响声会令我联想起牙医的电钻罢了。</p><p>好,如此已经确认了刷牙的最先进技术了。趁此气势,来想想更前卫的刷牙技术吧。</p><p>※日本吉列公司</p><p>吉列公司一九〇一年创建,一九四四年设立日本分公司。以「百灵」(Braun)为品牌推展电动牙刷。一九六二年设立日本百灵电子公司,一九七六年改名日本百灵公司。</p><p>※Coe Collaboration</p><p>即Coe共同计昼。一开始是一九九二年英国国民保健服务一环,九三年创设非营利性组织。其目的是以统计方式评估医疗资讯,传达予医疗工作人员及消费者。</p><p>※四次噗噜噜噜</p><p>液晶画面上还会出现笑脸,感觉很好。</p><p>为牙齿盖上特殊牙套,</p><p>切断转糖链球菌的养份!</p><p>用了两个档案来讨论的蛀牙、刷牙大计划,终于要进入最后阶段了。既然已经来到这里,不想出轻松愉快保护牙齿的方法的话,就不能结尾了。</p><p>当然,有碍健康的方法一律不予考虑。而且一开始就出于想躲掉电钻钻牙齿的命运,所以希望尽可能可以避开机器。如果把转糖链球菌全部杀死,将破坏口腔内的生态系,会有让更可怕的细菌侵入的危险性,因此转糖链球菌坏虽坏,我们养它不得也杀它不得,这事态还真棘手啊。</p><p>编辑新保兄完全不明白我的烦恼,竟然还说:「有没有办法弄个像护齿套的东西,放到嘴里一咬就能让牙齿清洁溜溜呀?」说得倒简单,哪有那么刚刚好的事情……不,这招说不定管用喔。</p><p>话说回来,利用像面膜的东西黏住齿垢、使之剥落的方法,我想并不可行。为什么?齿垢虽然具有黏性,但却是流体,所以就算黏住它,一拉起来大概也只能带走表面一层而已,这就像你不可能用胶带把水桶里的水黏住拉起来一样。</p><p>但这给了我一个提示,就是以下的方法。首先做出符合齿型的护齿套,在内侧涂上快干性高分子化合物,当然必须对人体无害,而且干了以后得有极牢固的强度才行。然后把它放在牙齿上,吃饭前用力咬合。等它干了,就形成一个牙套、盖住全部牙齿了。然后就这样快乐地尽情吃饭,吃完饭漱个口,再把牙套剥下来,丢进垃圾桶就好。这一来就可以切断转糖链球菌的养份供应,让它饿死,就无法形成蛀牙了。</p><p>【这样就能完美地防止蛀牙了!但话说回来,这种状态下吃东西也会变得不好吃吧。而且吃完了还要剥下一层套子,也不雅观,绅士淑女千万别用……】</p><p>如果有人觉得每次饭前都得在嘴里装个东西,实在太麻烦,那么还可以进行彻底的断粮作战。</p><p>转糖链球菌的养份主要来自于糖类中的蔗糖※。这是砂糖的主要成份,水果及甜点中也含有它。所以如果完全不吃任何甜点或水果的话,也就不会蛀牙了。事实上,就是从十八世纪后半以来,人类的砂糖使用量呈爆炸性增加※之后,才开始有许多人苦于蛀牙的。</p><p>从这构想所衍生的解决方法就是使用人工甘味剂※木糖醇。这东西虽然是甜的,却非蔗糖,所以不会引起蛀牙。但它并没有攻击转糖链球菌的能力,所以如果再吃了其他甜点水果等等就毫无意义了。要把我们的大敌转糖链球菌逼进粮尽援绝的地狱中,就必须下定决心,彻底抗战,完全不吃任何砂糖和甜点才行!</p><p>也就是说,圣诞夜不能吃蛋糕!情人节不能吃巧克力!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水果甜点统统不能吃!嗯,用这方法不引起暴动才怪。</p><p>还有个更加自然,不用器具也不用药物的方法。人类口腔中原本就是微酸性,但只要酸性超过一定浓度时,转糖链球菌就会开始活动了。</p><p>所以只要降低口腔中的酸性,就不会蛀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分泌唾液,所以「牙齿与口腔健康守护会」的安田医师才会说,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让唾液多多分泌。</p><p>以我来说,还要更进一步,希望大家平常没事也要多多分泌唾液。从前三国时代魏军的曹操,行军中发现士兵快要渴死了,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一片梅子林,大家快点前进好在那儿休息。」士兵光是听到「梅子」口中就开始分泌唾液,喉咙也就不那么渴了。根据此一史实,我们也该仿效他们,每天没事就在心里想着腌酸梅过日子才对!</p><p>即使拥有科学的力量,想要轻松制服蛀虫也还是很难做到的。就让我们一面期待能发现一击定江山的方法,一面好好刷牙吧。用手刷要十分钟,电动牙刷要两分钟喔!</p><p>※蔗糖</p><p>所有碳水化合物都由糖类组成。最基本的单位称为单糖,包括六个碳形成的葡萄糖、五个碳形成的果糖等。五~六个单糖聚合就形成寡糖,两个葡萄糖就形成麦芽糖,一个葡萄糖和一个果糖聚合就形成蔗糖。凡是写「含寡糖」的饮料最好确认一下到底放了什么糖。许多单糖聚合而成的就是多糖,包括淀粉、肝糖、纤维素等。</p><p>※砂糖使用量呈爆炸性增加</p><p>这是安田医师告诉我的。第十四代幕府将军德川家茂满嘴蛀牙,这是因为他体弱多病,御医为了给他养身,让他摄取大量砂糖所致。十九世纪中叶,风云千代田城里,曾有这样爆炸性使用砂糖的例子。</p><p>※人工甘味剂</p><p>将天然糖分子加上氢,使其甜味来源「氢氧基」(由一个氢和一个氧构成)增加而成为糖醇。因为甜味较强,用量可减,且肠道不易吸收,所以多吃也不会胖。糖精有砂糖五百倍的甜度。木糖醇甜度则与砂糖相同。</p><p>第11考 隐形眼镜</p><p>戴五十年也没问题的隐形眼镜,</p><p>真的不可能吗?</p><p>宫本武藏尝书「吾行事从不后悔」:但是回头看看我自己的人生,却是满满一堆后悔不已的事情。其中最令我抱憾终身的就是视力。我到国一的时候,视力还是2.O,可是到国三就只剩1.0,现在连0.1都没有了。原因是……老实说,怨不得别人,要怪只能怪自己。</p><p>国一同班同学有一位O兄※,不管运动或读书都非常在行。平常他都戴着眼镜,有时会拿掉,然后眯着眼睛环视四周,一面说「那个也看不见,这个也看不见」,把朋友们都吓了一跳。我看了他戴眼镜的样子,总觉得这才是O兄用功念书的证明,感觉他那样真是帅毙了。</p><p>另外国中时游泳社有位K学长※,因为崇拜李小龙,常拿着双截棍挥舞,这位K学长也戴着银斑点的眼镜。有时我们一起走在路上,突然会有别校学生来找碴,K学长就会一挥手摘下眼镜,说「帮我拿着」就交给我,然后慢慢走过去,对方就吓得慌张逃走。这景象总让我崇拜到不行。<span id="chapter_last"></span><p>凹透镜),但镜片度数是由镜片弧度决定的,所以越大的凹透镜片,周围部份就越厚。我镜片边缘的厚度,左边是七公厘,右边是一公分,比牛奶瓶的瓶底还厚。所以也难怪小孩子们会吓到。</p><p>剩下的方法就隐形眼镜了。可是,把异物放进自己的眼睛里,这种事对生物来说也太怪异了吧。虽然我有相当大的抗拒感,但当时我坚信自己的天职就是当补习班老师,为了能继续做这工作,不得不跨越这道防线。</p><p>【眼球是人体数一数二敏感的器官,即使是很小的尘埃进入也会疼痛难忍。第一个想到要把透镜塞进眼睛的人,一定相当有勇气,一般人就算想得到也不会实行吧?】</p><p>我买来比较没有异物感的软式隐形眼镜※。第一次戴上的时候,觉得世界看起来都突然改变了。整个视界都很清楚,连远处的景象都非常鲜明。而且没有镜框遮挡住视野。更令我吃惊的是,世间诸多事物都变大了许多。因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而镜片与眼球有一段距离,所以戴眼镜会让物体看起来都变小。第一天戴上隐形眼镜去买罐装咖啡时,不由得叫了出来:「好大罐!」虽然是喝了快二十多年的咖啡,却是第一次亲眼目睹它真正的大小啊。</p><p>但是,隐形眼镜一定得每天洗净才行,而且稍微粗暴对待它就会破掉。这种需要人类如此小心翼翼对待才能使用的娇贵道具真的好吗?真想把它砸在洗脸台上打个稀烂,不知道有多爽快。</p><p>终于,实现这个愿望的日子来临了。我听说有一种用过即丢的抛弃式隐形眼镜。平常放在圆顶型容器的保存液中,戴过以后就丢进垃圾桶,不用洗净,想要揉个稀巴烂也随你高兴。我真是感谢上天与科学。</p><p>但是,这个有如梦幻般的视力矫正器也是有缺点的。因为没有标明镜片的正反面,所以偶而会戴错边。我去问眼镜店要如何解决,他们却回答:「戴上去时请根据正反面微妙的弧度差异来判断。」我就是因为视力不佳才戴隐形眼镜,还叫我去看出这一丁点差异?</p><p>还有就是睡前一定要拿下来。虽然听说隐形眼镜可以戴上一个星期,难道就没有可以使用更久的产品吗?要是能够连续戴着五十年都OK的话,不就等于恢复视力了吗?</p><p>※O兄</p><p>大山正博。他是我国中、高中、重考、大学、退学、工作都在一起的死党。</p><p>※K学长</p><p>栫正幸学长。每次在游泳社练习结束之后,他就会指导我们一二年级的学弟用废材练习空手道。不过学长啊,这和游泳的练习有关吗?</p><p>※软式隐形眼镜</p><p>隐形眼镜分为硬式及软式。硬式隐形眼镜硬而小,以透镜来说是高性能,但戴上去较易有不适感。软式隐形眼镜软而大,戴了也舒服,但易脏,必须好好清洁。</p><p>日本第一副隐形眼镜,</p><p>是拿战后废墟中的飞机挡风玻璃制造的!</p><p>那么,第一个把异物放进眼睛的勇者是谁呢?查了一下才知道,早在一五〇八年达文西※就提出了这主意,但实际上要到一八八八年才第一次做出来,出自德国人缪拉(August Muller)之手。但是他把这作品戴在自己眼睛上之后,因为太痛,忍受不到三十分钟就拿下来了。</p><p>啊,从提案到实现竟花了三百八十年。果然,即使是蛮横勇猛的人类,遇上这种把东西放进眼睛的挑战,还是要花上三百多年才有勇气去克服啊。想来缪拉也是想着「会不会很痛啊?」一面怕得要死而戴上这玩意儿,然后果真痛得要命才拿下来的。但是,既然会有这个记录流传下来,表示缪拉一定曾以某种形式发表了这个实验结果才对。「直接把透镜放进眼睛里会很痛。」废话!这不是理所当然吗?你白痴啊!想来他也早就预知世间一般人会有这种反应,但就算如此,缪拉还是公开了此事。现在虽然只能撑个不到三十分钟,但总有一天必定会做出戴上不会痛的隐形眼镜!就算我做不到,也会有后继者做到※!他一定是抱持着如此信心才敢这样做的吧。这才是科学之魂!请受在下一拜!</p><p>那么,目前的隐形眼镜又进步到何等程度了呢?我们向Meni公司※宣传部的加藤荣藏先生请教了这个问题。</p><p>加藤兄从日本最早造出实用隐形眼镜的故事开始讲起。这位创始人物,就是现在Meni公司的会长田中恭一先生。</p><p>恭一十四岁那年正逢二次大战结束,在眼镜店就职的他……啊,直接喊他恭一有点失礼,可是因为读了这本《创造了隐形眼镜的男人》小册子非常感动,就学着用了小册子中对他的称呼方式。</p><p>有位顾客是美军将领的夫人,她对恭一说:「我可是有隐形眼镜的喔。」恭一向她恳求,想看一看,夫人却说「会弄坏,不行!」什么嘛,只是拿来炫耀用的喔!但恭一并没有生气,而是想着「既然如此,就自己做吧。」之后他在空袭烧毁的废墟中,找到磨镜片的旋盘和飞机的挡风玻璃,就用刷牙用的牙粉去磨,辛苦了三个月终于完成了。当时恭一十九岁,正逢一九五一年二月的初春时分。</p><p>为了寻求商品化的可能性,他带着成品去名古屋大学的医院商量,结果试用患者的好评不断。因为当时的隐形眼镜还是连角膜周围的结膜也一起覆盖的结角膜镜片,所以面积很大,戴上时必须使用一个听了让人毛骨悚然的器械「开眼器※」强迫拉开上下眼皮,才能戴上去。可是恭一做的却是只覆盖角膜※的角膜镜片,远比当时的隐形眼镜小得多了,所以大受欢迎。</p><p>【现在的隐形眼镜只覆盖眼睛黑色的部份,但从前的隐形眼镜是连眼白也一起覆盖。初期时还必须先麻醉才能戴上。(上为示意图,与实际人体和隐形眼镜的断面有些许差异。)】</p><p>开了公司之后,恭一还是继续不断改良产品。为了眼睛的安全,完成了名叫PMMA※的塑胶合成法。但是这PMMA处理不好的话很容易因为反应热而爆炸,所以是蛮危险的东西。为了顾客的安全而让自己冒险,这也是科学之魂啊。</p><p>一九七〇年代,「Meni 8」发售,是直径八公厘的镜片。七三年发售的「Meni Soft」则是第一款软式隐形眼镜。它的特点是戴上感觉很舒服,其划时代的创新则是能让氧气通透。角膜也是活的组织,所以也需要氧气,就是这一点左右了隐形眼镜的连续配戴时间。</p><p>硬式隐形眼镜一直被认为氧气无法通过,但一九七九年可透氧的「Meni 02」发售了。而最新的硬式隐形眼镜「Meni Z」,其透氧性比该公司的软式隐形眼镜提升五倍。至于连续配戴时间,以日本的标准来说长达一星期,以美国的标准则可达一个月。甚至还发明了下部比上部厚的镜片、戴了能矫正乱视的镜片等等。恭一与他后继者的科学研究是永无休止的。</p><p>加藤兄也强调,希望消费者在使用安全上多加留心。隐形眼镜在日本是厚生省指定的高度管理医疗机器,所以要遵守使用指示,并且定期接受检查。抛弃式隐形眼镜也请不要因为觉得「太浪费了」而一用再用。各位读者要正确使用隐形眼镜喔。<span id="chapter_last"></span><p>、数量庞大的笔记。而他的天才流传至今的主要还是众多的艺术作品。据说他很喜欢动物,看到卖小鸟的会付钱买下放生。</p><p>※也会有后继者做到</p><p>越是壮大的野心越不能一蹴可及,要诚实面对眼前问题并设法解决。这是许多科学家的典范,也是出于对同时代及后世科学家的信赖吧。越是追寻科学史,越能感觉到科学是一场壮大的团队合作。</p><p>※Moni公司</p><p>一九五二年开设「日本隐形眼镜研究所」,六七年注册「Meni」商标,八七年与东洋隐形眼镜合并而有今貌。</p><p>※开眼器</p><p>靠金属棒拉开撑大上下眼睑的器具。光听就恐怖。</p><p>※角膜</p><p>覆盖于眼球前方的膜。其周围是结膜。后面半球则是脉络膜。</p><p>※PMMA</p><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即压克力。《岩波理化学辞典》写道:「透明又美观的塑胶,用途也很多。」这个厉害!科学只能以大小强弱等客观测量来看待事物,不是用美丑或善恶等价值观来判断的。这本值得信赖的辞典竟然超越了此一根本原理,可见这还真不是普通的美。</p><p>氧气通透性超群的蜂窝状透镜、</p><p>角膜上皮改造透镜,有可能实现吗?</p><p>即使是Meni的硬式隐形眼镜,也只能连续配戴一星期。要戴五十年的话就是两千六百倍之久。这条路可漫长得很,努力向前冲吧。</p><p>首先从眼睛的构造来看。人类的眼睛是将来自外界的光经过角膜折射、再经水晶体※折射后,最后在网膜※上成像。而水晶体连接著名为睫状体的肌肉,它可以以调节水晶体的形状及厚度。近视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而像我与编辑新保兄所烦恼的近视就是后天性的,是由于用眼过度导致睫状体过度紧张,以至于影像投射聚焦在视网膜前方。</p><p>既然如此,就算不用戴眼镜或隐形眼镜,只要能控制睫状体的肌肉力量,不就可以治好近视了吗?二〇〇二年不幸去世的职业摔角选手铁人Lou Thesz※,他号称能够自由运动全身上下所有的肌肉,要是他还活着,倒是可以问问他如何锻练睫状体的肌肉。</p><p>Lou Thesz已不在世,又无法订定锻练睫状体肌肉的方法,所以要恢复视力只好从角膜及水晶体下手了。隐形眼镜是在角膜上贴着一层凹透镜,让光线的折射曲率降低。对于在水晶体下工夫一事,加藤兄说:「已经有些团体在着手研究了。」一者是把角膜切开,植入人工水晶体※。</p><p>新保兄听了大吃一惊:「呜啊!」新保兄的视力之差不逊于我,但绝不戴隐形眼镜,因为他认为让眼球直接接触异物是不洁的。对他来说,这种把眼球切开再插入异物的行为简直是匪夷所思。</p><p>然后加藤兄又告诉我们雷射视力矫正的原理。其实就是用雷射光在角膜上烧穿许多小洞,也可以说是让角膜变薄,以降低曲率。新保兄听到这个又是大吃一惊:「呜哇!」</p><p>能给新保兄这种人用的,果然还是得把希望寄托在优秀的隐形眼镜上。上周我学到「配戴时间决定于透氧度」一事。目前的高透氧硬式隐形眼镜是用分子间隔较宽、与氧气不会冲突的材质来制造的。</p><p>也就是说,镜片上有为氧气开的通道。既然如此,就把通道开得更大,把镜片做成蜂窝状如何?蜂窝的洞孔会因为毛细现象※而把泪水吸进去,也就是利用泪水来担任透镜的作用,戴上的镜片就是靠泪水支撑透镜而已。因为每个人的眼球表面都覆盖着泪水,而泪水的透氧性应该非常好。</p><p>【现在的硬式隐形眼镜也为了要能透氧而开了微细隙缝,但我柳田式镜片与其说是让氧气通透,不如说是等同于用泪水覆盖角膜。剩下的问题就是镜片的卫生问题了。】</p><p>但是,这透镜有强度的问题,而且蜂窝状的边缘也可能伤到角膜吧。既然如此,我还有一个想法。</p><p>改造一下角膜本身如何?既然隐形眼镜是在角膜上覆盖一层中央薄、周围厚的透镜,以使角膜本身凸透镜的曲率变弱,那么只要促进角膜周边部位的细胞分裂增殖,不就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了吗?</p><p>根据百科全书所示,角膜最外层是角膜上皮,其新陈代谢旺盛,细胞就算受损也很快就会修复。这就是角膜上皮原本就是细胞分裂旺盛部位的证据。这招说不定可行喔!</p><p>具体说来,果然还是得用上隐形眼镜才行。在隐形眼镜周边部份涂上能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分裂的药物,然后戴上。按照我的理论,过一阵子角膜的周围部份应该就会变厚了。这么一来,隐形眼镜的度数会变得不合,所以要换戴度数较低的镜片。如此反复操作,最后就会达到不用戴隐形眼镜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的地步!而且因为用的是自己的角膜,用个五十年或一百年都OK啦!</p><p>究极的隐形眼镜,就是要你不必再戴隐形眼镜。真希望这个构想能够赶快实现啊。</p><p>※水晶体</p><p>瞳孔后方担任透镜的组织。</p><p>※网膜</p><p>覆盖于眼球后方最内侧的膜,其内侧有视细胞分布。</p><p>※Lou Thesz</p><p>百科全书有没介绍啊?查了一下有耶!可是只写「NWA王座长期卫冕」,真令人失望。真想把他与力道山那场著名决斗传达给各位啊。一九一六~二〇〇二,匈牙利裔美国人。十六岁出道,七十四岁退休。六度登上当时世界最高峰的NWA王座。代表技(对他来说「得意技」一词太轻蔑他了)为「岩石落下技」(Back Drop)。(译注:二〇〇九年六月中旬,摔角手三泽光晴在擂台上被对手施展此招后送医急救不治死亡,可见此招威力。)</p><p>※人工水晶体</p><p>白内障治疗手术,已广泛运用。将混浊的水晶体取出,换上人工水晶体。据说手术本身只花十分钟。</p><p>※毛细现象</p><p>由于表面张力,液体会渗入细小隙缝的现象。用布能把水擦干就是例子之一。</p><p>第12考 打针</p><p>世界上最早的注射针竟然是芦苇茎!</p><p>直径四公厘!</p><p>人生啊,有时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忍受痛苦。但是,在不少情况下也会觉得「这痛苦会不会太超过了一点啊」。许多人会想到的例子,就是打针。</p><p>把针插进活人身体中,想来真是连老天爷都会恐惧的蛮行。</p><p>不不,当然啦,我知道这是有必要才这么做的。注射就是把药注入体内,虽然在这一点上与口服药并无不同,但可以立刻见效,而且还能高浓度投药,也可以给失去意识的患者投药,且不受消化系统影响,有着诸多优点。而且还可以因应目的不同,有注射在表皮和真皮之间的皮内注射、注射于真皮之下的皮下注射、注射在臀部等处的肌肉注射,还有以点滴为代表的静脉注射等等,在打的部位及方法上有各种变化。以上所列的是越往后面的即效性越高,而且针头也越粗。<span id="chapter_last"></span><p>卷起袖子,默默排队等着。这条行列根本已经不成队伍了。不知何时会轮到自己,这个迫切而来的现实,眼前的景象就是最真实的答案。终于轮到护士在自己手臂上擦酒精了,接着感觉皮肤上被夺走一股气化热,命运的那一瞬间开始倒数读秒。前面已经没有人了,总算轮到自己了。朋友之间虽然议论纷纷,有的说打针看起来没那么痛,有的说不要去看就不会痛等等,但自幼即坚信逃避现实乃男子汉之耻的我,仍然坚持要睁眼定睛看着针头插进自己的手臂。下个瞬间,一股尖锐的刺痛从皮肤传来,药液注入时又重叠着一股痛彻入骨的钝痛。终于把针拔出来了,我一面用棉花按着打过针的地方一面悄悄离去。当时只想着,总算在可爱的玲子同学和悦子同学※面前炫耀出我坚强勇敢大无畏的一面了。</p><p>【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对十几到二十几岁的人关于捐血的意愿调查,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捐血,最多的理由是「讨厌被针插入的疼痛」。果然大家都很讨厌打针。】</p><p>会酝酿出这种戏剧化过程的医疗行为,有一两个倒也不错啦。话说回来,最先想到打针这种方法的人,究竟是谁呢?虽然我不太愿意去想像,不过初期的针头加工技术想必不会太好,恐怕是又粗又不滑利的针头吧。</p><p>一查之下的结果还真是令人毛骨悚然。人类最早的打针是在一六五六年,由英国的雷恩爵士(Christopher Wren)所进行的,类别为静脉注射:把药液装在鱼膘中,用削尖的芦苇茎当针头打进去的!针头直径粗达4公厘!</p><p>法国的数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在一六七〇年出版的《沉思录》(Pensee)一书中有言:「人类的思考如同芦苇般脆弱。」然而英国的这位医师却比他还早了十四年就想到用芦苇的血管茎来插进人的血管了?我惊讶地仔细读过资料后,才比较安心了,因为他不是打在人身上,而是用狗来实验的。但是,雷恩爵士虽然因为救活了那只狗而名留青史,却没有后面的事迹了。他也想过在人类的身上试一试吧,不,他应该是想过,只是没人愿意把自己身体献给他做实验吧。</p><p>在此之后,德国的奥舒兹(Johann Sigismund Elsholtz)曾经将血管切开注入药液;而在一八五三年,苏格兰的伍德(Aleander Wood)与法国的普哈伐兹(Charles Gabriel Pravaz)则分别发明了用细针进行皮下注射的方法。</p><p>回顾人类的打针史,实在是太恐怖啦。我们也勇敢地想一想吧。想把药液投至人体内只能用针插进体内吗?人类真的能打破这忍受了三百五十年的痛苦传统吗?</p><p>※结核菌素试验</p><p>结核菌素(Tuber)为使用的药品名称,在皮下注射结核菌素后会形成红色斑点状皮丘,直径超过一定大小(译注:5公厘)表示有免疫力,不然需接种注射名为BCG的弱化结核菌。问你个问题!结核菌素是谁发现的?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创设的,线是伦琴发现的,结核菌素则是柯霍(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一八四三~一九一〇)发现的。伦琴得到第一回诺贝尔物理学奖,柯霍则得到第五回诺贝尔生物医学奖。</p><p>※日本脑炎</p><p>由日本脑炎病毒引起,属法定传染病。由猪经过三斑家蚊传染给人类,人类不会相互传染。被感染后病毒先在脑外增殖,再经由血流进入脑内增殖。发病率虽低,但发病就会突然高烧陷入昏睡。在小鼠脑中增殖病毒,减毒化之后做成疫苗注射,即可预防。近年来此病在日本急遽减少,外加疫苗副作用(有报告指出会引起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因此日本厚生劳动省已劝告各乡镇不要积极鼓励接种疫苗。但「不要积极鼓励」到底是要怎样啊?</p><p>※玲子同学和悦子同学</p><p>日高玲子与茅切悦子。前不久还与玲子一起喝过酒,悦子不知现在可好?</p><p>世界上最细的「无痛注射针」</p><p>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细节喔!</p><p>搭乘特快列车「Super Azusa 21」,我们来到了甲府。因为我们得知在这里的医疗机器制造厂商泰尔茂※(Terumo)开发了全世界最细的注射针。外径0.2公厘,内径仅0.1公厘,比头发还细,是奇迹般的超细注射针。厂房大到从厂区另一边都看得见,我们就在其中与开发研究的大谷内哲也先生聊了起来。</p><p>此注射针名为「Nanopass 33」,是为了让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而开发出来的。针头的根部很粗,针尖却很细。当初开发的动机,大谷内兄是这么说的:「糖尿病可分为先天性早期发作的Ⅰ型,和因生活饮食习惯不良而在中年后发作的Ⅱ型。Ⅰ型的患者每天都必须帮自己注射胰岛素三到六次才行。全日本有近七十万名患者,其中有一成的患者是儿童。那么小的孩子给自己打针的模样,实在是可怜到令人看不下去。所以才会想到能不能做出不会痛的注射针。」</p><p>每天都要捱那种打针的疼痛?而且竟然还得忍受三到六次!对我们健康的人来说,一年才打几次预防针就已经痛得哇哇叫了,想来我们真是太娇贵啦。原来世界上最细的注射针是出于如此迫切而实际的理由才着手开发的啊。</p><p>一九九八年时的针头外径还有0.4公厘,接着缩小到0.25公厘;最后终于在二〇〇四年制造出外径只有0.2公厘的Nanopass了。从0.25公厘缩小到0.2公厘,乍看之下好像没改进多少,然而外径缩小为原本的百分之八十时,整个截面积就缩小为原来的百分之六十四,对组织的破坏也降低为原来的三分之二以下,因此注射的疼痛减轻了许多。</p><p>但是,要得到更大的效果,就必须付出相对的代价才行。虽然只是把外径缩小0.25公厘而已,却会面临一堵难以克服的高墙。</p><p>把药液自针筒注入体内所需要的力量,在相同的注入速度下,是与内径的4次方成反比。当针头的外径为0.25公厘时,内径还有0.13公厘。然而若是将内径缩小到0.1公厘时,要注入药液时就得用上原本三倍的力气才行!考虑到使用者是小孩子的情形下,这种针头根本就不能称为实用。</p><p>要克服这道难题,靠的是Nanopass独特的形状。它的外径和内径是从针头的根部到顶尖呈越来越细的「双边渐细线」(double taper)形,所以药液的流动很平顺。并非呈直线的变细,而是追求最适当曲线※。其结果就是注入药液所需要的力量下降。与0.25公厘的针头差不多同等级。</p><p>【为了便于解说把针头蔓得像酒瓶一样,其实是非常细长的,外型很纤巧。看到实物真的非常细。泰尔茂的员工拿起针就毫不在意地噗嘶噗嘶往自己手臂上扎呢。】<span id="chapter_last"></span><p>较陡峭。注射时先用左侧的针尖切入皮肤,然后右侧再切进皮肤向内进针。用较和缓的部分入针会比直接刺进去的疼痛轻得多。泰尔茂的技术人员注意到这一点,而为了做出新的针尖,不惜反复在自己手臂上刺了许多次,经过许多次尝试错误后才终于找出了最佳的形状。</p><p>大谷内兄继续向我们说明:「打针的痛可以分为刺破皮的痛、向内进针的痛、注入药液的痛,以及拔针时的痛。疼痛有各种不同的阶段,所以必须针对所有因素,尽可能做细部改良。」</p><p>许多患者,其中包括小孩,每天都必须帮自己的身体打针,所以希望能稍稍缓和他们的痛苦。正因为抱持这种想法,才能将一个个如奇迹般的改良累积起来。这才叫科学,才叫做技术。我们的心灵在武田信玄的旧领地上得到了洗涤。</p><p>※帕斯卡</p><p>一六二三~六二年。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作家。为科学界导入压力概念而提出帕斯卡原理等。其父为税务人员,数学造诣颇深,很早就发现儿子的天份,因此留在家中亲自教导。帕斯卡十一岁因餐刀碰到盘子发出声响,发现握住就能让其停止,反复实验后写出《音响概论》。十六岁时发现平面切圆锥体可因角度不同,切出各种数学曲线形截面,而写出《圆锥曲线试论》。十七岁时为协助父亲工作设计制造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二十四岁时与五十一岁的科学界大哥大笛卡尔(Rene Descartes)辩论真空。笛卡尔认为宇宙真空充满极微小物质,帕斯卡则根据发明气压计的义大利物理学家托里切利(Evaa Torriceli)的实验而主张真空中丝毫无存。现在的科学判定是帕斯卡胜利。</p><p>※泰尔茂公司</p><p>一九二一年,其前身赤线检温器株式会社成立,三六年改名仁丹体温计株式会社,六三年改名仁丹泰尔茂,六四年推出日本最早的抛弃式针头,七四年改为现名至今。</p><p>※胰岛素</p><p>胰脏分泌的激素,能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合成肝糖储存,所以能使血糖下降。Ⅰ型糖尿病患者因分泌胰岛素能力过低,故只能从外部注入。</p><p>※最适当曲线</p><p>Nanopass的形状是像上下拉长的漏斗型。</p><p>※冈野工业</p><p>由冈野雅行社长领导的金型高压加工公司。冈野社长的《由我来制造!》(中经出版)书中收录的冈野语录,充份表现出技术者之魂。「我只做因为太便宜而没人想干的工作,还有太困难而谁都做不来的工作!」「技术是失败赐予的礼物,不挑战就不会失败,但也不可能成功。」真是令人铭感五内。</p><p>使用形状记忆合金做成</p><p>「刺进去以后才变粗」的针头,如何?</p><p>不会痛的打针。人类三百五十年来面临的这个问题,我当初开始着手研究时,脑海里浮现了一个人影。他叫森越功※。是在我老家开业的三位医生之一。这位打针高手尤其擅长在臀部进行肌肉注射。他总是以投镖枪或掷飞镖的姿势,用腕力一下就打下去,虽然会有种轻微的压迫感,但是一点都不痛。不知是他巧妙避开了名叫痛点的感觉神经末梢,还是因为他那独特的姿势及下针的快速所致,可能痛点都还来不及感受到刺激吧。</p><p>因为想到这件事,来泰尔茂访问之前都觉得「用细针就不会痛」的说法,其实有点不可思议。不管针多粗或多细,只要刺激到痛点,就一定会痛才对啊。</p><p>对于这个疑问,大谷内兄静静回答了:「疼痛的原因不光是刺激到痛点。当针头破坏组织时,血液中会产生疼痛物质。此外还有心理上的因素。」原来如此,越细的针破坏的组织越少,所以产生的疼痛物质也会比较少量。</p><p>回家后查了一下,人体的确会产生数种疼痛物质,而且其所引起的疼痛似乎还会被疼痛加强物质「前列腺素」增强。疼痛增强物质?为什么大自然要我们的身体里放进这种无用的东西啊?当然,疼痛可以告知我们身体的危险,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有疼痛物质存在也是无可奈何;可是干嘛还增强疼痛啊?如果只是要提醒我们危险的话,一点点痛不就很够了吗?</p><p>为了谢绝大自然对我们的多管闲事,在针尖上涂上镇痛剂如何?例如感冒药常用的阿斯匹灵,就能抑制疼痛增强物质前列腺素生成。既然如此,打针前把针头浸在很浓的阿斯匹灵中不就得了?嗯,我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引起什么不测,不过药物并用还是要谨慎小心为上,所以各位相关人员啊,就拜托你们检讨一下这个的可行性吧。</p><p>但正因为这次学习,让我找到可以轻松对抗疼痛增强物质的方法。有时脚剧烈抽筋会很痛,这是因为肌肉痉挛时血液循环不顺畅,导致生成前列腺素,而引起剧痛。所以若是在打针前拍打摩擦手臂,让它血液循环顺畅的话,也许就不会痛了。就请各位试试看吧。</p><p>改良注射针一事,除了泰尔茂公司外,也有许多人进行,例如微针(Mieedle)。名古屋大学正在开发的是长0.2公厘、粗约为长度三分之一的圆锥状针,将无数根这样的针排列起来,在表面涂上药液,然后刺进皮肤。因为这针头并不会刺进有神经和血管的真皮,也不会刺激到痛点,不会产生疼痛物质。但相对的,即效性虽然比不上皮下注射,但这个新技术应该也有可以利用之处。</p><p>各种技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很了不起的事。输人不输阵,我也来想一下吧。提示就是大谷内兄说的「打针的痛分为刺破皮的痛、进针的痛、注入药液的痛、拔针的痛」。虽然每个人有个体差异,但最怕的应该还是刺破皮的痛吧。而且注射针越细的话,注入药液就会更费力,这也是事实。要把这些问题一举解决的话,用形状记忆合金来做注射针,如何?</p><p>形状记忆合金呢,我们在第一考关于雨伞的研究中已经提过了,就是在一定温度以上成形,然后低于这个温度时,无论如何变形,只要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或以上,就会恢复原状。先将界限温度摄氏三十五度左右的形状记忆合金做成比较粗的针头,然后再把它拉细拉长,做成细针头然后出货。只要这根细针头刺进人体,就会因为体温而又变回原来的粗针头,这一来药液就可以注入了。这一来刺破皮时比较不痛,把药液注入时又不必太费力气,正是梦幻般的注射针头啊。</p><p>【不但可减低入针时的痛感,推注药剂也省力,真是一石二鸟!或许有人会质疑针头胀大时会有压迫感?会痛吧?但总比一开始就用粗针头扎下去好吧……】</p><p>我马上把这提案告诉大谷内兄,他说:「虽然可能要考虑皮肤的弹力等问题,但也不无可能啦。」成啦!泰尔茂的各位,请赶快开发吧!</p><p>医疗人员要磨练医术,技术者则要开创新的道路。让人身心都不会感到负担的注射治疗,希望能早日实现!</p><p>※森越功</p><p>于台北医学大学取得医师资格。兴趣是收集蝴蝶。有两个女儿叫麻耶和由香。</p><p>第13考 健康检查</p><p>为何WHO会允许</p><p>「把硫酸钡盐吃进体内造影」的检查方式啊!<span id="chapter_last"></span><p>把这种东西吃进体内不会太过份吗!</p><p>而且在这之前要先喝下苏打水,还得忍着打嗝,躺在一座像巨大管子般的机器里,让它在你四周东转西转,这简直是丧尽人类尊严的待遇啊。</p><p>光这样也就算了,可是检查完了以后,还得吞泻药、猛灌大量的水,务必把它赶紧拉出来才行。硫酸钡的形状会让人联想到石膏;若是把它一直留在肠子里,导致水份被吸干的话,它真的会像石膏一样变硬喔。这样一来肠子会被堵死!太恐怖啦!为何WHO※会允许这种检查啊?</p><p>话说回来,我撰写本文时已经四十有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论晴雨日日饮酒,每天还要抽上三十根香烟,而且还过着昼夜不分晨昏颠倒的日子,如此生活已然持续了数年以上。所以身体就算有哪里出差错也不令人意外啦。因此终于在四十五岁这年的结婚纪念日痛下觉悟,决定进行两天一夜的健康检查。</p><p>检查从早上九点开始,先是采尿,然后采血。原本期待能用前一回所研究的冈野工业与泰尔茂公司开发的0.2公厘注射针头,出现的却是粗达1.5公厘的针头——整整粗了快七·五倍!所以打下去时破坏的细胞就有五十六倍之多。近年来,临床医学都尽量采用对患者身体伤害较小的方式,以专门术语来说,就是尽量用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虽然如此听闻,可是在健康检查上似乎并没有太重视嘛。看到自己的血液咻地一声被抽到极粗的玻璃针管内,让我受了不小的冲击。</p><p>接着是量身高体重。身高计的台座底下就安装了体重计,上面则有个水平的板子会自动降下,一碰到受测者的头部就会自动停止,然后升回去,这样就测量完毕了。喂!我就说了别把进步都用在这种方向上嘛!应该在其他地方多进步一点啊。</p><p>结束之后就是喝葡萄糖溶液,然后在一小时、两小时后分别采血检验。这么一来,身上就已经插了三个针孔了。接着是检查眼压、眼底,做腹部超音波、肺功能检查等等,都是非侵入性检查。我以为第二天的钡剂造影检查也会继续如此轻松愉快,但我实在想得太天真了。</p><p>完全出乎意料的是肛门直肠指检。要我抱膝蜷曲侧卧床上,让医生用手指伸入肛门做检查。「好痛啊!」我压根儿没想到会如此,医生的手指就在我的屁眼里无情地像电钻一样回转。这侵入性太高了吧!终于把手指拔出来了,我带着浑身脱力喘吁吁的惨状坐起来,想到接下来预定要做的内视镜也要从肛门插入,就干脆跳过算了。</p><p>【至今为止的采访,如注射针或牙医治疗等等,都确实展现了医疗的进步。然而直到现在却还采用以手指伸进肛门的野蛮检查方式,科学家们,该出动啦!】</p><p>第二天黎明的钡剂造影检查也是出乎我的预料。这家医院的方式是要患者躺在巨大的管子里,然后要你按照他们「向右翻!好,向左翻!趴下!」的指示变换姿势。竟然要求患者抱着胀满的肚子自行翻来翻去,这要是换成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的话,还能照你们的要求做到吗?</p><p>当天得出的结果是:体脂肪过高、抽烟导致肺功能低落等等,真该感谢爹娘把我生得如此粗勇。日本最早的体检是一九五四年在国立第一医院及圣加路医院所举办的,让大画家东山魁夷※等三人进行了一星期的身体检查。现在能缩短到两天一夜就结束,或许应该感谢医学的进步了,但就不能发展出更令人可以安心接受的健康检查吗?例如说只要采一滴血就全部OK了等等……我果然想得太天真了吗?</p><p>※WHO</p><p>全名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的专门委员会之一,为了让所有人尽可能达到最高的健康水准而设立。一九四六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召开世界卫生会议,签署(世界卫生机构宪章),四八年四月七日组织成立。此后该日又称「世界卫生日」。</p><p>※东山魁夷</p><p>一九〇八~九九年。横滨出生,本名新吉。十八岁进入东京美术学校日本昼系,在学中连续三年入围帝展。九十余年生涯虽留下许多名画,但他是三十七岁才「开眼」——当时他受军方召集配属于熊本,据说是受阿苏山壮景震撼。六九年获文化勋章。因为爱用青色系,故别号「青之魔术师」。日本是水蒸气多的国家,远景总带有一股青色。这是因为雾或霞的实体是细小水滴,会使波长较长的红光散乱,所以观察者的眼睛都只能看到青光。就科学上来说他的别号也是成其理由的。</p><p>即使健康检查出来的各项结果都没有异状,</p><p>也不可疏忽大意!</p><p>就在台风刚走的炎热夏季里,我与编辑新保兄一起赶去东京医科牙科大学。新保兄发现了一本书《从一滴血液就能知道这么多事》(NHK出版),作者是奈良信雄博士※,他也是该大学牙医系研究中心的所长,我们就是要赶去见他。什么?只靠采一滴血就能完成梦幻般的健康检查?已经有这种好事了吗?我们的期待也因此提高了许多。</p><p>打开门进入灰色巨塔,接着从工作人员专用通道走进黑暗的走廊。从大门到各扇门之间到处找,就是没看到路标。我开玩笑地说真不愧是东京医科牙科大学,果然很难进来(但新保兄对此冷笑话毫无反应)。向守卫问路后才终于到达奈良老师的研究室。</p><p>我们单刀直入地问:「真的只靠一滴血就什么都能知道吗?」但老师的回答是:「不,血液检查也有查不出的事情。」</p><p>咦?可是你的书上写说……仔细一想,难怪,书名是「能知道这么多事」而不是「什么都能知道」。也对啦,科学家是不会讲出『什么都能」这种话的※。</p><p>不过,的确是能知道许多事。从血球的形状和数量可以采知贫血或白血病;从血糖值可以探知糖尿病;从血胆固醇值可以判断出肝硬化;从许多酶谱测试可以判断肝炎、肾炎、胰脏炎等;从肿瘤标记可以判断数种癌症等等。而且随着仪器自动化,还能提高研判的速度及精确度。虽然仅靠血液就能够检查出这么多项目,但因为一次检查只能查一个项目,所以像健康检查之类的综合检查,还是需要足够的量以供所需。此外,因为检查也分成血液遇到空气后已经凝固、和尚未凝固等不同检查,所以要分成两个容器装,一个有加抗凝剂,而另一个没有才行。</p><p>【当然,实际上采血不需如此做,但只要检查项目变多了,采血量也得随之增加。只要查出某个数值就能预知各式疾病,若能找出这种项目就好啦……】</p><p>有些疾病无法从血液检查中探知,例如癌症。除了前列腺癌,靠肿瘤标记也很难早期发现癌症的踪影。我深觉同意而说:「所以必须做光摄影和钡剂造影检查啊。」然而向老师确认后,他却说:「不,钡剂造影不是必需的,我也从来没做过。」咦?怎么会这样?既然如此我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了。</p><p>钡剂造影检查只能知道胃壁的异变,却分不出是癌症或溃疡。如果发现异常,才进一步做胃镜检查。也就是说,如果一开始就用胃镜检查不就比较快吗?<span id="chapter_last"></span><p>必靠那地狱般的肛门指检了。在厕所里拉出来以后,只要消毒就能再度使用。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但也希望这个方法能够赶快普及。</p><p>奈良老师最后说道:「健康检查只能查出许多人都很容易罹患的疾病而已,并不是什么都查得出来。就算检查结果没问题,如果感觉到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还是要找医生商量,做更详细的检查。」</p><p>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认识到自发性检查的重要性。而我们也明白了医学界也在努力进行减少侵入性检查。既然如此,我也来想想完全无侵入性的检查吧!</p><p>※奈良信雄博士</p><p>一九五〇生于高松市。东京医科牙科大学毕,领域为血液病学、临床检验医学、内科学。着有许多学术专着与一般书籍,兴趣是研究和写书。</p><p>※科学家是不会讲出「什么都能」这种话的</p><p>市面上的健康食品最令人惊讶的就是它们的「万能性」。能治癌,又能清血,还能减肥;而且每个都还挂有「科学」权威。试用者九成说有效,在美国获得百分之八十学者支持,还有根据中国四千年的统计云云……这到底是怎么调查出来的啊?厂商自己也不觉得世人会被这种程度的谎话骗倒吧!科学是要清楚区分能做到和做不到的,而且还要把这界限延伸推广;自吹自擂而且搞不清楚界线何在者,只是「拟科学」。值得借镜。</p><p>※需要熟练</p><p>据说要一眼分辨侵入黏膜的浸润型癌(硬癌)等非常困难。</p><p>※用红外线照手臂</p><p>红外线是比可视光波长更长的电磁波,其中波长从0.0007到25公厘的称为「近红外光」,极易通过人体。但是波长0·0013公厘的近红外光会被血糖的本体葡萄糖吸收。所以用这种波长的近红外光来照手臂,再用CCD(电荷耦合元件)电子镜头测定被吸收了多少,就能测定血糖值。</p><p>※胶囊内视镜</p><p>Olympus公司开发,直径11公厘长26公厘。可在胃肠中蠕动前进。用CCD及超小型摄影机拍摄消化道内部,再传送到外部萤幕。从吞进去到拉出来为止,大约要花八小时。</p><p>如果有像《联合缩小军》那样微小的机器</p><p>常驻体内的话……</p><p>完全无侵入性的健康检查。虽然听起来好像作梦一样,但科学上做得到就行了。我们就按照东京医科牙科大学的奈良信雄老师所教导的,追寻这遥远的梦想吧。</p><p>根据从奈良老师那儿学到的,身体检查的历史由来已久。古埃及的医生每天早上都要观察法老王的大便。而公元前五百年的印度古书也记述:「从尿可以诊察出疾病。」</p><p>从遥远的古代以来,非侵入性检查就已经很先进了。因为反正是人每天排出的东西,就算拿去煮或烤,被测者本人也不痛不痒。现在虽然也有痰液检查,但若能从人的唾液、汗水、眼泪、体垢、拔下的毛发等就能够查出一切疾病,那就最棒了。</p><p>但是从奈良老师的话中我们也明白,所谓检查,并不光是查出疾病本身,而是查疾病所引起的结果。例如,大肠癌会引起便血;大便若是混着血液※,虽然有可能是大肠癌,却不能说一定就是大肠癌。这就像小偷应该抓起来,但不表示被抓到的就一定是小偷。因此还要与其他方向的检查重叠,把可能范围用交集、联集方式越缩越小。就是因为如此,所以那地狱般的肛门指检和高度侵入性的检查,都还是必要的。</p><p>如果不单从病变的结果检查,而是要直接查到病变本身的话,那就只好活体穿刺了。就是用针刺去体内采取细胞,然后用显微镜或试药检查。当然,此法侵入性很高,而且并非万能,因为也有可能采到的都是健康细胞。所以如果要百分之百捕捉到病变的话,除非全身上下所有细胞统统活体穿刺。这样就不只是侵入性的等级啦。</p><p>虽然言之尚早,但检查的准确性与侵入性的高低,两者之间呈现若即若离的关系。但现在的健康检查尽是些在准确性及侵入性都不上不下的方法,所作的项目则是采地毯式轰炸般什么都碰,这也是个问题。既然如此,改用以下的想法如何?</p><p>每天在家都进行非侵入性检查※。结果都一样就没问题:若有异变发生,就去医院检查可疑项目就好。干脆把所有检查资料都送往医院,若发现异常,就把人带去医院检查,甚至订定法律可以强制带人就医。这一来就减少因为讨厌去医院而导致发现太迟的个案了。</p><p>当然,因为要每天检查,就算只是量个体温或血压,对生活的侵入性还是很高。所以希望能有可以自动测定并记录一切资料的系统。体温就由装在电视机上的红外线感测器测定,血压计就藏于椅子或枕头等与身体自然接触的物品中,检测大便及尿液的机器就装在便器里,而痰液检测器就装在洗脸台旁边。</p><p>既然做菜时偶尔会切到手指,就把血液检查机设在那儿算了。此外像已经开发出来的红外线血糖测定机等,可以装在筷子或笔上面。这么一来,人们就可以从「啊,今天又要检查了」这股沉重的感觉中解脱了。如果有这种对一家人的身心都大有帮助的检查系统,就是最令人安心的健康检查了。</p><p>但是,这种在家随时检查的系统,毕竟还是只能累积从人体外部取得的资料而已。如果更进一步,让微小的检查仪器常驻于人体之内,如何?其实这个主意也是来自奈良老师的提示:「如果能有像《联合缩小军》※的潜水艇那样、小到能潜入毛细血管的内视镜就好了。」不只血管,还要有各种的微小仪器在消化道内巡视,监视肝脏、看管胰脏、巡逻肺脏。若发现异常就通知本人及医院。只要家里的警报器哔哔响的那一瞬间就会警觉到。因为这已经可以说是极早期的发现了,所以治疗起来应该也很轻易。而只要警报器没响,就可以过着连极乐浮土也不想去的安心日子了</p><p>【就维持健康和及早发现疾病的观点来说,这是个了不起的系统。虽然说不定会觉得总是处于受监视的状态,但习惯就好。当然,个人资料要严防外流,一定要注意。】</p><p>在还没完成这种梦幻般的检查系统前,就请避免暴饮暴食、少抽烟、规律睡眠,每年一次健康检查,感到异状就赶快去医院吧。</p><p>※大便若是混着血液</p><p>罹患大肠癌的话,癌细胞会在肠壁滋长,也会形成溃疡,常引起肠管出血。但也非必然如此。所以奈良老师说「就算检查结果没问题,感觉不舒服还是要找医生」的意义就在于此。</p><p>※非侵入性检查</p><p>能否用泰尔茂的0.2公厘针头采血?奈良老师听了我的建议说:「针头太细的话采不足量,还会混进皮肤和血管细胞,而且容易弄坏采集的血球。」果然事情没有我这生手想的那么简单。</p><p>※《联合缩小军》</p><p>Richard Fleischer导演,Stephen Boyd,Raquel Welch,Arthur Kennedy主演,一九六六年美国片。某重要人物脑生病变,科学家搭乘潜水艇缩小后进入其体内以拯救之……经典科幻冒险名作。(译注:本片是一九八七年电影《惊异大奇航》的前身。)</p><p>第14考 玻璃窗</p><p>玻璃并非固体,<span id="chapter_last"></span><p>的铜墙铁壁防御网。</p><p>当然,光这样是满足不了新保兄的。「能不能做出『让小偷一闯入就会生不如死』的窗户?」虽然这种防盗的想法太过激进,但我也有同感。就为了这些毫无正义之心的宵小鼠辈,我们得花了多少劳力和花费在上面?时常要更换锁和密码,为了防病毒要买扫毒软体。就连小孩子走在路上,大人都会怕得非提高警戒不可。难道这些没良心的犯罪者小时候都没看过超人力霸王※和假面骑士※吗?请务必要开发出送个病毒过去就能让坏蛋们的电脑爆炸的系统啊!</p><p>这个任务就当成以后的课题吧,这次还是来谈谈玻璃窗。之所以用玻璃做窗户,当然是因为它是透明的。史上最早的玻璃窗出现在古罗马。维苏威火山爆发埋没的庞贝城,遗迹中的公众浴场天窗使用了四面23公分×54公分的玻璃。日本最早使用玻璃窗则是元禄时代。发起了「伊达骚动」的伊达纲宗※,他在江户的居处据说就使用了玻璃板做成的屏风。虽然不知玻璃窗为何老与动乱这么有缘,但便于采光及眺望的优点让它自古就得到相当好评。</p><p>可是,在玻璃「容易打破」这项特点上,对防盗来说是效果最差的。透明而脆弱——以玻璃做为对外界的分界线,它同时具有极适合与极不适合这两种极端的性质。为何会有这种奇妙的物质呢?</p><p>首先是玻璃为何透明的理由。任何物质都会吸收或反射一定波长※的光线。像钢铁或木头等等,人类肉眼能见的光线(可见光)照到其上几乎是全被吸收或反射掉,所以是不透明的。而玻璃则是有的无法让红外线和紫外线通过,但可视光却都通行无阻,所以在人类眼中看来只是透明的。</p><p>至于玻璃为何脆弱的理由,可就藏着令人吃惊的秘密了。玻璃并不是固体,而是黏度极高的液状物质。所以,玻璃放久之后,因为上方的玻璃会向下流,所以从侧方截面看来会变成上窄下宽的梯形。</p><p>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它的分子间结合力很弱。虽然玻璃也分成很多种,例如说矽酸玻璃,它的分子是由一个矽原子为中心,而包围它的四个氧原子则形成正四面体的形状。水晶的成份也相同。但这种分子彼此间是以「面」来相互接触,所以会堆叠成非常坚固的结晶。可是一般玻璃的分子却是借四面体的顶点、以「点」互相连结,形成空洞的网状构造,所以时间一久就会变形,而且很怕拉扯的力量。</p><p>【水晶的情况是邻接的矽酸分子彼此间共用氧原子,相对,矽酸玻璃却只有一个氧原子是共用的。所以其构造差异就像图示那样,坚固的程度相差很多。】</p><p>虽然是非常麻烦的物质,但从前在人类周遭要找到既透明又具备相当硬度的东西,大概只有玻璃了,所以也无可奈何。人类为了寻求更坚固的玻璃,下了许多功夫去改良。例如胶合玻璃就是在两片玻璃中间夹一层具弹性的透明物质,已应用在防弹玻璃等的制作上了。</p><p>其他的还有强化玻璃※。这是将玻璃板加热后,两面先吹冷风,使其表面收缩,而内部稍后才收缩。整个制程结束后,表面就会产生一股收缩力作用。这种玻璃板,只要受到压力或敲打,其反方向的一面会产生一股拉力,所以表面这层最早收缩的部份就会得到缓冲,如此一来,就可以让玻璃板拥有原来的四至八倍的强度。但是因为玻璃内部结构会扭曲,所以破裂的时候,蓄积的位能会让玻璃粉碎成四分五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车窗玻璃了。</p><p>可是,就不能做出更坚固的玻璃吗?或者有没有能够取代玻璃的物质呢?</p><p>※超人力霸王</p><p>来自M78星云的外星巨人,身高40公尺,体重3万5千吨。是保卫全宇宙和平的宇宙警备队队员,但是在押送某只宇宙怪兽时不慎造成某地球人死亡,为了赎罪而留在地球,与许多怪兽战斗。偶而也会将无罪的怪兽送回宇宙。</p><p>※假面骑士</p><p>虽然现在变成一大家族了,但元祖的1号是邪恶的秘密结社修卡集团制造的改造人,但在脑改造手术之前脱逃,并为了世界和平与修卡集团战斗。</p><p>※伊达纲宗</p><p>一六六〇年幕府任命仙台藩负责小石川工程,但身为藩主的伊达纲宗却因为行为不检而受斥退位隐居,为了继承人选又引发藩国权力争夺战,连幕府官员也卷入,形成一场动乱,又称宽文事件。详见山本周五郎的小说《留下了枞之树》。我也读过了。</p><p>※波长</p><p>光是电气与磁力的波动,与电波和线是同类。波动的波峰到波峰间的距离就是波长。波长不同,光的性质也就相异。肉眼可见光的波长从0.0004到0.0008公厘,频率则是每秒震动数百兆次。人的肉眼将波长较长的光视为红色,而波长较短的光视为青色。</p><p>※强化玻璃</p><p>学校的窗户也使用。若是用铁鎚敲打、冲击力集中于一点的话,强化玻璃是很脆弱的,但学校窗户最常被什么打到呢?对,就是球。因为球的撞击是呈面状,所以强化玻璃不怕。就算万一打破,碎片也不会太锐利,安全考量也是原因之一。</p><p>夹着透明树脂膜与碳纤维板的防盗玻璃,</p><p>实力到底如何?</p><p>这栋大楼的大门口,是在玻璃墙壁嵌进一座玻璃做的圆筒,圆筒上的玻璃门能自动转动开闭。隔间墙壁是玻璃做的;就连厕所的洗脸台也是玻璃的。这栋玻璃殿堂就是「日本板硝子※」总公司大楼。二〇〇六年它被英国的皮尔金顿(Pilkington)玻璃公司买下,因而跨入了世界顶级舞台。之所以会来叨扰这家世界第一的玻璃制造商,就是为了采访最先进的防盗玻璃技术。</p><p>首先来看看闯空门所造成的实际受害情形。以独门独户的住家来说,闯空门的案例有百分之六十六·四是从窗户侵入:而以公寓来说,虽然也有转开把手锁※及撬开门锁※的手法,但最常见的还是由窗户侵入,占百分之二十四·九。为了对抗这一点,日本板硝子公司开发了「SECUO」系列防盗玻璃。</p><p>其基本构造,是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这种透明树脂用厚达3公厘的玻璃夹起来,而依树脂的厚度可分为SECUO30、60、90三种类型。也就是说与防弹玻璃的构造相同。</p><p>根据该公司营业本部的佐竹直树先生所言,以防盗效果来说,这种三明治型的构造是最好的。至于加了铁丝网的玻璃窗,其用途是在火灾时防止火焰喷出,但就防盗而言简直是毫无作用。至于强化玻璃,虽然很能耐重压,但从车窗玻璃只要用逃生铁鎚一敲就会粉碎看来,只要在一个点上用力打击就会整个儿破坏掉,用它来防盗就等于欢迎小偷进来一样。<span id="chapter_last"></span><p>趁着这股对科学的感动还没冷却下来,赶快来看看展示SECUO实力的影片吧。小偷入侵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用螺丝起子不发出噪音把玻璃「撬开」,以及用铁撬等工具把玻璃「打破」。在「撬开」的影片中,在警方的指导下,扮演小偷的人只把手边部份的玻璃磨得比较模糊而已。</p><p>而「打破」的影片可就很引人注目了。扮演小偷的人戴着蛙镜以防破片造成伤害,然后拿铁撬敲打玻璃窗。普通的玻璃窗敲不到第二下就破了,但加了碳纤维板的SECUO SP则是敲到第八下才有一点点裂痕而已;接着无论再敲多少下都只会变白,而且也没有快被打破的样子。</p><p>不久之后我们把片子快转看下去,以目测来说,大约敲到第两百下左右,才总算在碳纤维板上敲出一个小洞。光这样看,就花了我们十五到二十分钟。小偷闯空门时,有百分之六十九会在花了五分钟都打不破后直接死心放弃,所以这样的强度已经很充分了。至于用超强化玻璃制成的SECUO OY,则是用铁撬根本打不破。</p><p>更令人吃惊的是,那位在影片中扮演小偷的职员,尽管和这窗户奋战了十五分钟以上,都还脸不红气不喘的!也因为这个理由,为了要在反复的实验中顺利敲破玻璃,找来的职员也都是满身肌肉的壮汉。这位老兄不知有没有意愿直接转行干小偷算了?</p><p>这种玻璃如果推广到全世界,小偷们大概就等着灭亡了。实际上,已经有新建的房屋知接将防盗玻璃列为标准配备,而成屋也逐渐有人换装这项产品。</p><p>但是这样还不能说是已达终点了。即使是这种最先进的防盗玻璃,小偷若是硬要动手的话,虽然打不破也还是会留下裂痕。就算没被偷走半毛钱,但玻璃窗裂了要换装,也还是得花上个十几万圆才行。难道就不能做出毫发无伤,或者让小偷连碰都不敢碰的玻璃窗吗?</p><p>※日本板硝子</p><p>一九一八年自美国的Libbey-Owens-Flass公司引进技术成立日美玻璃板株式会社,三一年改为今名。本书采访后公司迁移,那道圆筒型自动门下落如何就不得而知了。</p><p>※把手锁</p><p>装在门内侧的开关装置。由外部可以好几种方式打开。</p><p>※撬开门锁</p><p>以专用工具自外打开别人家门锁。</p><p>水族馆水槽所用的压克力</p><p>虽然很坚固,但不适合家庭用!</p><p>只要玻璃还是玻璃,就难逃容易打破的命运。既然如此,能不能做出可以代替玻璃的坚硬物质呢?</p><p>根据日本板硝子公司的佐竹兄说,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压克力或碳纤维等树脂系的物质,但这些质材的表面都很容易刮伤,又容易受紫外线照射而变质,短时间内就会变得不透明。水族馆的水槽之所以经常使用压克力,是因为它有很容易加工、且不常受到阳光照射等条件。</p><p>如果有比铁还坚固的透明物质存在就好了。物质是否透明,决定于原子的种类与组合方式。铁也能做出许多不同组合的结晶,所以也不敢断言说绝对不可能做出透明的铁。然而听到这个提案,佐竹兄也说:「真要做出那种物质的话,我们公司就倒闭啦。」说的也是啦。</p><p>现在无法立刻做出打不破的玻璃,就只好想想别让小偷靠近玻璃窗的方法了。若是能预知他们的心理,说不定只要在显眼位置贴张贴纸写「防盗玻璃」就很充份了。不过为了在黑夜中也能看见,可能得用上萤光笔,而且「防盗玻璃」四个字还要写得特别大才行。同时还要在电视上经常播放广告,宣扬「小偷要打破防盗玻璃是很辛苦的」,这一来效果一定很棒。小偷们一看就会放弃,改去偷别家……不,等一下,到头来,这只不过是以邻为壑的自扫门前雪作战法。我可是看着超人力霸王和虎面摔角手※长大、从这些超级英雄身上学到正义与爱的人啊!怎么可以做这种事呢!</p><p>不能只是让小偷不敢靠近,还要让小偷后悔来此行窃,最好还能让他们有改邪归正的念头。新保兄说要让小偷受到「生不如死」的攻击,就这层意义上来说是有效的。</p><p>这种攻击的话,那要我想多少都可以马上想出来啦。当小偷强忍着心头的悸动,正要把手伸向窗户的那一瞬间,突然从头顶掉下巨大的圆木或脸盆砸在脑袋瓜上!还被泼了一身臭水!撒下一大堆毒蛇和娱蚣!对!您猜对了!我最爱看的就是「Drifters※」演的闹剧了!</p><p>当然,这些装备要是不管谁碰到都会引发的话,自己也有可能误触陷阱,这样一来自己就会生不如死了。所以要把感应器设置成与锁连动,必须改装成有人靠近上锁的窗户外才发动。</p><p>不,等等,万一砸下来的大木头把自家窗户砸烂了,怎么办?就算使出脏水攻击,等小偷满身脏水逃走后,阳台或院子还得自己来打扫才行。撒一堆毒蛇或蜈蚣更是开玩笑,只要想想这些陷阱发动后会变成怎样,很快就能了解,这些从「Drifters」的闹剧学来的机关根本都只是搬石头砸脚的自作自受嘛!一定要好好摸索出给小偷吃苦头的方法才行。</p><p>在电影或动画的世界里常会出现通了高压电流或喷火、射出镖枪等可怕的防卫系统。但要是拿来现实世界应用,不但会有防卫过当的法律问题,更严重的是早上满怀希望地打开窗户,就会看到阳台上倒着一具死尸,这种早晨谁要啊!</p><p>更进一步想想,直接逮捕入侵者如何?只要小偷一摸到窗户,就会有一整片铁丝网从天而降!或者在地上放捕兽夹给他喀嚓一声!同时通报附近的派出所!这一来,小偷也无法呼救,只好一面悔不当初,一面等着警察来到。</p><p>想到这种心情,我倒是为小偷难过了。最好还是尽可能的让他们在动手之前就改邪归正吧。只要一靠近窗户,就会开始播放从小妈妈唱的摇篮曲,然后还有得道高僧的长篇说教……</p><p>【别被小偷盯上当然是最好啦,但既然装了防盗玻璃,总不免想,就是要让小偷挑战一下,看他打不破而灰心放弃的痕迹,才会有「装了防盗玻璃真好!」的感觉。】</p><p>如果真能创造出没人想当小偷的世界就好了。科学的力量难道就不能做点什么吗?</p><p>※虎面摔角手</p><p>出身自邪恶摔角手养成组织「虎之穴」。看到马场及猪木的战斗后,正义之心觉醒,舍弃了违规的战斗方式,同时敢冒生命危险拒绝上缴规费给虎之穴,转而拿资金援助孤儿。饰演此角的真实摔角手上田马之助也在担任反派摔角手的同时资助孤儿。目前虽在疗养中,义行却未停止。</p><p>※Drifters</p><p>正式名称「The Drifters」。最初是岸部清组成「Sounds of Drifters」,成员有坂本九等人;之后,樱井辉夫、小野安、本青木等人组成「樱井辉夫与Drifters」一起活动。一九六一年,樱井辉夫向「Mountain Boys」的碇矢长介寻求建议,而碇矢也加入了。此时加入的还有加藤茶。六四年由于碇矢对排练的要求过于严格,四名主要成员退团,只剩加藤和另两人留在碇矢旗下。后来加入在Pop弹吉他的高木布、具国中国文老师资格的钢琴家荒井注、会弹吉他会唱歌还会体操的仲本工事,「The Drifters」诞生。六六年在披头四赴日公演时担任暖场,六九~八五年的综艺节目《8时全员集合》受到广大青少年支持,许多儿童都是在加藤茶的指导下刷牙和写作业的。七四年志村健取代荒井成为正式成员。(资料来自碇矢长介的《这样可不行》一书)。</p><p>第15考 备用食粮<span id="chapter_last"></span><p>的地震带国家。过去五十年来发生过的七级以上地震,其实有百分之十四都发生在日本。</p><p>此外,日本也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火山国家。过去两千年来,地球上约有一千次的火山爆发,其中有六十八次,也就是将近百分之七都发生在日本境内(与俄罗斯有争议的北方领土除外)。从国土仅占全球陆地不到百分之〇·二四的比例来想,只能说是异常集中啊。</p><p>万一发生大地震、火山爆发,民众不仅流离失所,生命线也同时断绝。此时最需要什么?首先是水,然后是粮食吧。能够维持生命当然是必要的,除此以外,若是能在此时来点美味的食物,也比较能产生复兴家园的动力吧。</p><p>就这层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备用食粮能满足吗?或说,好吃吗?以日本人来说,我认为这是个值得改进的问题。</p><p>在此,由编辑新保兄、空想科学研究所的秘书以及我三人,召开了一场备用食粮试吃大会。</p><p>由新保兄搜集采买来的备用食粮真是多式多样。有的要加水才能还原,有的要加热开水才行,也有的可以直接吃,有的则只是用来补充营养。我们依好吃到难吃的顺序,将评分排列成◎○△╳四个等级。</p><p>首先是加水后一分钟即可食用的「米饭轮 鱼白与蔬菜」。没加水前是面包粉般的薄片状。我戒慎恐惧地送进嘴里……嗯!好难吃!※就像把面包粉溶在水里的味道!三个人的分数都给了最难吃的╳。</p><p>接下来是它的姐妹品「米饭轮 白米+干干贝加钙」。更难吃!这个吃起来就像把马铃薯泥溶在水里直接吃下去的感觉一样。连秘书都骂道:「我已经被恶整第二次了!」</p><p>试着想想办法,加了点盐巴,总算能够下咽了。盐巴真伟大,不愧是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柯蒂丽雅(李尔王的么女)所说的「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您府上也是准备用这家「米饭轮」来当紧急备用食粮的话,请记得务必事先储备一些盐巴。</p><p>再来是加了水就能复原的「即席干燥麻薯」,虽然黏巴巴的口感令人避三舍,不过托其有海苔之福,勉强可以给个△。不过像这样把以往的保存食品都组合在一起的做法,倒是个好主意。</p><p>再来是三种罐装面包「生命的面包」。新保兄一打开罐头,就砰地一声发出如雷贯耳的爆裂音。虽说是真空包装的缘故,但也太出乎人意料了,差点吓得我心脏病发。号称「生命的面包」却把人吓到差点没命是想干嘛?拜托请在罐头上面用大字注明「打开时会有爆发音」好吗?至于味道,我给△,但新保兄和秘书都给○。我想这应该是反映了爱吃面包与否※的问题。另外两种罐装面包的评价也都还不错。</p><p>然后我们又试了要加热开水才能复原的「五目御饭」「山菜糯米小豆饭」「赤饭」。毫无疑问,得分都是最高的◎。好吃得不像备用食粮!吃了这个一定会涌出力气来复兴家园的!让我们给尾西食品※鼓掌!</p><p>【我正张口大嚼alpha米煮的「山菜小豆粥」。吃之前要先加热水二十~三十分钟,若用冷水则要六十~七十分钟,这是唯一的缺点。右图是为了这次试吃大会买来的备用食粮。「米饭轮」若是多加热水的话,倒也还行啦。】</p><p>还有一打开就会立刻变得热腾腾的「鸡肉松粥」。这是把装了粥和鸡肉松的罐头借由「铝粉+食盐水」的放热反应来加热,所以一打开罐子就已经是热腾腾的了。味道也是最棒的◎。如果受灾民众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东西,可能会喜极而泣。也要感谢Forica食品公司※!鼓掌!</p><p>还有一样意外地好吃,那就是干面包。咸味很适中,芝麻咬起来的口感也令人高兴。里面混了冰糖,更是力气的来源。不愧是备用食粮的王牌啊。</p><p>还有葡萄糖+柠檬酸的白色锭剂。直径3公分,厚度约—公分,重量6公克。葡萄糖能供应大脑养分,柠檬酸则可以分解乳酸而消除疲劳。还有用遮光胶膜封包的比司吉和干燥果酱,看起来也很营养。以上无论是哪一种,在科学上来说都是很优秀的食品,唯一的缺点就是吃起来并不令人愉快。</p><p>实际试吃之后,明白了现在的备用食粮已达相当水准。但是,难道就做不出更能让人吃了涌出力气并满心欢喜的备用食粮吗?例如说生鱼片啦、牛排啦等等……咦?这么过份的要求会遭报应?</p><p>※好难吃!</p><p>虽然这么说很对不起辛苦的开发人员,但为了备用食粮的发展,我们只能诚实地说出感想。</p><p>※《李尔王》</p><p>莎翁四大悲剧之一。不列颠的李尔王问三个女儿:「这世上什么最重要?」长女柯内莉儿与次女莉根都说:「是爸爸!」因而得到了领土。小女儿柯蒂丽雅却看穿姐姐们只是奉承父亲,不愿同流合污,便诚实回答:「是盐巴。」结果李尔王生气地把她赶出去了。后来李尔王被得到领土的女儿扫地出门,这才发现自己的愚蠢。四大悲剧另外三部是《马克白》、《哈姆雷特》与《奥赛罗》。可别把《罗密欧与茱丽叶》算进去喔。话说回来,在日本人的语感里,柯内莉儿与莉根听起来实在不像女孩儿会取的名字。</p><p>※爱吃面包贝否</p><p>我最讨厌吃面包。我想是因为从前营养午餐吃怕了。我也讨厌吃番薯,因为小时候已经吃了三辈子该吃的量。</p><p>※尾西食品</p><p>置身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目标是成为「对于食品相关之危机管理提出全面性对策之企业」,将最高最新的技术献给消费者。一九三五年创业,总公司位在东京都港区。</p><p>※Forica食品公司</p><p>以肉品加工技术为本,积极开发新产品。一九五五年创业,总公司位在新泻县鱼沼市。</p><p>能做出冷冻干燥的冰淇淋吗?</p><p>那牛排呢?</p><p>那天正好遇上了秋季的台风,品川的雨几乎被强风吹成横着打下来。一不小心误判了风向,雨伞就会被吹得开花。虽然如此,我与编辑新保兄还是不畏风雨前往采访。只要想到大地震或火山爆发随时会降临,这点风雨又算得了什么呢。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上,为了让人鼓起希望和勇气,一定得让人们吃到好吃又营养的食物才行啊!尤其是我,最希望的就是生鱼片和牛排!为了在冷冻干燥法(Freeze Dry,简称FD)中寻求此一可能性,我们拜访了日本干燥食品※(Dry Foods)公司。好不容易终于抵达了,东京营业所主任青山健太郎先生已经准备好多种样品等着我们了。</p><p>首先要从冷冻干燥的原理说起。将食品冷冻起来再干燥,就只会除去水份。食物之所以会腐败是因为细菌,而细菌在水份少于百分之三时无法繁殖,所以只要再防止受到热、空气及紫外线等因素而变质的话,食物就不会劣化了。以后只要把水份加回去,就能够复原。也有的是在干燥状态下直接就可以吃的食物。<span id="chapter_last"></span><p>令我感激的是一整颗冷冻干燥的大蒜。新保兄说臭味太刺鼻了他敬而远之,但就是要吃到这个人才会精神百倍!请立刻配备到全国备用食粮仓库里去吧!</p><p>虽然其他还有许许多多食品,但再怎么说我们也才刚开完备用食粮试吃大会,实在是吃不下了。拿回家后,我家小孩最喜欢的就是附了一根竹棍的香草冰棒。因为只要加水就会融化变成软糊状的香草冰淇淋,但直接咬碎了吃,碎块在舌头上融化的口感也别有一股魅力。</p><p>【香草冰棒乍看之下只是普通的冰淇淋,但吃起来并不冰,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口感。但味道与真的香草冰淇淋一样。附带一提,日本冷冻干燥食品是日本火腿的集团企业,二〇〇六年获得日本职棒联盟冠军,成为日本第一,恭喜啦!】</p><p>日本干燥食品公司已经试着将各种食品※搭配做成冷冻干燥组合了。最受欢迎的是菠菜加芝麻的凉拌菜,还有煮羊栖菜、水晶花等等。因为冷冻干燥法不会破坏膳食纤维,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特别适合这种加工法。浓汤类亦然;其中还有加了热开水就能变成汤的加味蚬贝等等,老人安养中心等地方一定会为此而高兴不已。</p><p>但是,也有些食物不适合冷冻干燥法。例如桃子或芒果等含糖度很高的食物,因为会起泡而无法充份干燥。此外像淀粉含量较多的芋头和豆类,复水相当困难;还有蒟蒻及苹果等食物,冷冻干燥后也无法再现其独特的口感。此外,油脂含量高的食物难以冻结,就算强迫进行冷冻干燥,也会在空气中氧化而劣化。……咦?那不是生鱼片和牛排最重要的部份吗!</p><p>我向青山兄确认此事,他说:「牛排是不可能的啦。至于生鱼片嘛,我们有拿鲔鱼和虾做过实验。」结果如何?「太腥了,不能吃。」呜啊!绝望啦!</p><p>不过,生鱼片应该在干燥状态下直接食用。要是加热开水或煮了之后才能复原的话,不就会变得湿黏黏的?我瞬间想到,如果把干燥的生鱼片和一碗水一同放在密闭容器中,然后干燥的生鱼片慢慢地自然吸收蒸发出来的水份,那不就行了吗?结果,听到我提出这孤注一掷的策略,却被新保兄回了一句:「受灾户的居民哪有美国时间去做这种事?」说的也是啦。</p><p>但是,我从冷冻干燥这件事情上获得一项很大的提示。既然如此,就争口气用力想出来!梦幻的保存食品——牛排和生鱼片!</p><p>※日本干燥食品</p><p>日本火腿集团的食品加工公司。一九八四年设立。企业座右铭为「向大河挑战」,对外号召则是「创造幸福的食品」。</p><p>※温度也不会上升</p><p>气体的每个分子都比固体的分子拥有更多热能。放在窑中加热,这些热量会给固体的分子,使它们变成气体的分子,所以温度并不会上升。</p><p>※各种食品</p><p>太空食品也多是冷冻干燥食品。向井千秋在太空梭里开的和食宴会,就有冷冻干燥的煎蛋和高野豆腐。</p><p>如果能把牛排的脂肪与蛋白质</p><p>分解到原子的层次再保存起来……?</p><p>正因为面临灾害时刻,才需要吃牛排与生鱼片——如此才会有活到明天的力气嘛!虽然是在这个标题下进行研究,不过学习了一些知识之后,才发现要实现这个野心还真是困难重重啊。如果不采用石破天惊的想法,恐怕不容易达成。</p><p>为了热身,先整理一下问题吧。生鱼片和牛排之所以不能直接放在袋子里保存,是因为会腐坏。腐坏就是有细菌在其中繁殖。要阻止细菌繁殖,可采用的现行保存技术有封罐、盐腌、或用冷冻干燥法等等。但是这些方法都会损及这两大活力来源的味道。</p><p>为了打破这个困境,就要回到根本上来思考。生鱼片和牛排为何会腐坏?</p><p>就因为是生鱼片和牛排啊!如果没有圣母峰※存在,登山家马洛里※(Gee Herbert Leigh Mallory)就不会以攀登圣母峰为目标了。如果生鱼片或牛排都不存在,细菌就不会繁殖了。</p><p>最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它们停留在前一个阶段而加以保存。也就是说,当生鱼片还是活鲔鱼的时候、当牛排还是活肉牛的时候——只要养着鲔鱼和肉牛就不会坏掉啦!不过这对都市居民来说太强人所难了。既然如此,那就保存在更前面的阶段,也就是分解成蛋白质和脂肪来储存,又将是如何?</p><p>当然,蛋白质和脂肪也很容易腐坏。那就把它们再加以分解,然后保存吧。例如蛋白质,其实是由二十种氨基酸构成,而且是根据DNA上的基因来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组合成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氨基酸可以结晶化而干燥保存,味精(麸氨酸钠)就是其中一例。万一道逢灾难,就要像咖哩达人能用郁金※和芫荽※调配出咖哩粉一样,只要拿出瓶装的肉苷酸(inosinic acid)和精氨酸(arginine)等等,适当地混合一下,再把牛的DNA加进去,然后就等着它自己合成……不,若未来科技真发达到这种地步的话,那就再更进一步分解,如何?</p><p>脂肪是由碳、氢、氧等元素构成的大分子;蛋白质还多了氮。空气中当然有氮与氧,碳存在于二氧化碳分子里,氢则存在于水蒸气的水分子中。还有磷与镁等生物必需的其他元素※,都存在于土壤中。如果能从空气和土壤中收集这些元素、自动合成氨基酸及脂肪的话,任何山珍海味都可以无中生有制造出来了!</p><p>当然,光是这样,只会制造出一堆蛋白质和其他原料而已。想要将之合成生鱼片和牛排的话,还必须依照各自的排列组合才能合成出来。虽说这道手续极为困难,但希望就寄托在「自己组织化」上。</p><p>物质具有「同类东西会依一定模式而聚集在一起」的性质。在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放进一小颗食盐结晶,结晶就会吸引溶液中的食盥分子而变得越来越大,就是出于以上性质之故。如果未来的技术能让蛋白质等大分子按照指定方式排列配置,那就可以看到牛肉块或鱼肉块自己越长越大……应该可以吧。</p><p>还有一件不可忘却之事,那就是能量。人类进食是为了获得能量。所以要合成食物的话,也一定要从外部灌注能量才行。要是借人力进行,就等于是为了将来要吃、而先把现在的自己搞得很饿一样,没道理。还是期待我们在本书第7考所研究的电双层电容器等等的吧。</p><p>【一定会有人骂:「发生灾害时这种机器还能动吗?」不过既然都能发展出这种技术了,想必届时早就进化到前面提过的电双层电容器那种高性能电池了,所以只要机器本身没坏就好……】</p><p>剩下的问题就是味道如何了。食物的美味可说是大自然法则所产生的奇迹,靠人工合成能完全再现吗?</p><p>有个故事跟这问题有点关联。我也在讲谈社的《傍晚》杂志刊登连载※,他们的编辑部有位很优秀的编辑松下君。差不多三年前,小林诚※老师的漫画《格斗侦探团》开始在该杂志连载,小林老师还曾把自己和松下君等人一起画进漫画中,扮演不良高中生。漫画中的那张脸长得跟你很像嘛。和照片比起来,简直比你本人还要像你咧。人工合成食品不也可以比照这「松下君法则」成立嘛?也就是说,不必完全依照原物一一再现,只要大胆地夸张「最像牛排的特征」,就可以做出比牛排还像牛排的人造牛排了,不是吗?<span id="chapter_last"></span><p>augh)为纪念前任局长埃佛勒斯(Gee Everest)而取。至于标高8848公尺目前是众说纷纭。</p><p>※马洛里</p><p>英国登山家,一八八六~一九二四。在剑桥大学时受校长欲蒙学会登山。二一年参加英国首次圣母峰远征队,到达6985公尺处;翌年参加第二次远征到8225公尺处。二四年六月八日在第三次远征中失踪。达成圣母峰登顶的,是一九五三年的希拉里(Edmund Percival Hillary)。</p><p>※郁金</p><p>姜科多年草本植物,将根茎煮过干燥磨粉成为香料,是咖哩粉的主原料。咖哩的黄色就是来自于此。</p><p>※芫荽</p><p>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在中华料理称为香菜,其果实则用在欧洲菜与咖哩中。日本也从平安时期起将叶片用在宫廷料理中。</p><p>※生物必需的其他元素</p><p>除了文中所提之外,还有钙、钾、硫、氯、钠、铁、碘、氟、矽、硼、溴、锌、铜、锰、镍、钴、钼。生物真是由许多物质构成的啊。<span id="chapter_last"></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