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本书是将自二〇〇五年一月至〇六年十二月的《周刊SPA!》上连载的(空想科学的「生活提升委员会」)改写而成的。当初推动此一企划的是自由编辑新保信长先生,他的构想是三段式构成的专栏:「①点出问题所在;②从目前最尖段的企业或研究室学习;③以此为基础,提出空想科学式的解决对策。」</p><p>当我听到他的提议时,心中涌起一股「请务必让我来做!」的冲动。我写了许多以科学为名(虽然有点牵强附会)的书,也在大学任教,感觉自己隐约可以看见「科学到底还能做到什么」。而新保兄提议的这基本模式,又恰巧与我心中的某种印象相符。</p><p>这印象就是:无论是对全人类或对个人来说,科学就是经由「①找出问题点;②向外部寻求知识及资料;③靠自己的脑袋去想办法」三阶段而发展出来的。</p><p>从这印象反推,各位也该明白我的心态了。要我把问题留待他人解决,自己光坐着空等,只会让我缺乏前进的力量,也无法冒出想要解决问题的热情。但若是只靠既有的知识或能力就想解决问题的话,思考幅度又显得太狭隘了。光靠自己的脑袋瓜是无法思考出任何新东西的。</p><p>而在《周刊SPA!》的连载,正是实践我这想法的大好时机。所以我总是全力以赴,为了寻找雨伞和电梯的历史而遍览群书,听说西边有足以为我师者便搭新干线往西,闻及东边有先贤足以效法者就冲下楼梯搭地铁往东。而我所遇见的是远远超乎想像的史实,以及多人投注难以置信的热情和智慧,这些所见所闻无不令我大感惊讶、大开眼界。</p><p>在这连载的一年里,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事。</p><p>能让吸尘器和闹钟进步如斯的动力,其实是消费者的愿望和欲求。所谓「消费者的愿望」,与目前技术能否做到无关,而是毫不留情、就像哆拉A梦主题歌中那句「要是能那样就好了、能做到这样就好了」,可说是一种毫不负责的感情冲动。</p><p>而负责开发的技术人员,就是要回应这种要求,寻求各式各样的可能性。第一次挑战就成功抵达终点的例子几乎不存在。他们所面临的往往是永无止境的反复挫折与失败。终点才是那唯一一次胜利。是否拥有坚信那最后一胜终将到来,因而可以忍受之前的十连败或二十连败的精神力?这是科技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对的质问。<span id="chapter_last"></span>